(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
1、原理及方法 TEB利用心動周期中胸部電阻抗的變化來測定左心室收縮時間和計算心搏量。其基本原理是歐姆定律(電阻=電壓/電流)。1966年Kubicek采用直接式阻抗儀測定心阻抗變化,推導出著名的Kubicek公式。但應用Kubicek 公式測搏出量(SV)卻明顯升高,這顯然與臨床表現不符,故1981年Sramek提出對Kubicek 公式加以修正。修正後的公式為:SV= (Vept.T.△Z/sec)/Zo式中Vept是高頻低安培通過胸部組織的容積,T為心室射血時間。Sramek將該數學模式儲存於計算機內,研制成NCCOM1~3型(BOMed)。NCCOM操作簡單:8枚電極分別置於頸部和胸部兩側,即可同步連續顯示HR、CO等參數的變化。它不僅能反映每次心跳時上述各參數的變化,也能計算4、10秒的均值。但易受病人呼吸、手術操作及心律失常等的幹擾。近幾年誕生了更先進的阻抗監測儀, 利用修正的Kubicek公式及微機聯機的Rheo心排血量儀(Rheo Cardio Monitor),其主要改進之處在於通過對生理阻抗和心電信號的同時分析使左心室有效射血時間(ELVET)測定的準確性提高。它***配備6個電極, 其中兩個電極粘於頸部兩側, 兩個電極粘於劍突水平胸兩側腋中線, 另兩個電極分別粘於前額和左下肢膝下。測量周期為10s, 測量準確性和重復性都較佳。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麻醉科對16名冠脈搭橋病人進行CO監測,並與有創CO及呼出、部分重吸氣體中CO2測量CO(RBCO)進行比較,相關系數分別為0.85(n=180)和0.87(n=118)。
2、臨床應用及評價 TEB操作簡單、費用低並能動態觀察CO的變化趨勢。但由於其抗幹擾能力差,尤其是不能鑒別異常結果是由於病人的病情變化引起,還是由於機器本身的因素所致,其絕對值有時變化較大,故在壹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然而TEB法測定的CO,是無創連續的,便於前後對比,在研究麻醉和藥物對循環功能的影響有其獨特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