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藩籬的解釋有哪些?

藩籬的解釋有哪些?

藩籬: fān lí 籬笆。比喻門戶或屏障。 [fence]籬笆 羝羊觸藩。――《易·大壯》。疏:“藩,藩籬也。” “藩籬”與“樊籬” “藩籬”與“樊籬”盡管讀音相似、意義相近、詞性相同,但在實際運用中,它們還是有著較大的區別。 1.讀音與詞義不同 從字面來看,“藩籬”與“樊籬”的區別在於“藩”和“樊”:“藩”讀音是 ,“樊”的讀音fán;二者相同點是都有“籬笆”之意;不同點是“藩”還有“屏障”的意思,“樊”還有“關鳥獸的籠子”的意思。“藩籬”壹詞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版本)中被釋為①用竹木編成的籬笆或圍柵。如《南史·韋傳》:“所至頓舍,修立館宇,藩籬墉壁,皆應準繩。”亦作“蕃籬”。賈誼《過秦論上》:“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此引申為屏障之義。庚信《哀江南賦序》:“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藩籬之固。”②比喻藝術境界。如蔡寬夫《詩話》:“王荊公晚年亦喜稱義山詩,以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惟義山壹人而已。” “樊籬”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籬笆,比喻對事物的限制。如沖破舊禮教的樊籬。 對以上釋義有例句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詞義差別:“藩籬”是指具體的、感性的、形象的客觀存在的實物“籬笆”的門戶或屏障;“樊籬”是指概括的、理性的、抽象的主觀能動(壹般多指思想、觀念方面)的虛物“籬笆”的限制和束縛。 2.感情色彩不同 “藩籬”壹般情況下是中性詞;“樊籬”多用在反面語境中,故貶義色彩強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