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質巖石主要包括珍珠巖、黑曜巖、松脂巖和浮巖,其化學成分不僅限於酸性巖,但以酸性熔巖居多。玻璃質熔巖多呈獨立巖體或在熔巖流的表層產出,有時也在脈巖的邊部出露。其準確的命名只能根據化學成分確定,但壹般據顏色或特殊的物性和構造等可初步命名。當巖石中含較多的斑晶時,可定為××斑巖。
1.珍珠巖(pearlite)
顏色多變,暗灰、灰綠、紅褐色等,多具油脂光澤。在火山玻璃中往往可見少量球粒、軸粒或雛晶(照片4-153,154)。巖石中斑晶含量少或無,主要為石英和透長石,它們常見熔蝕結構(照片4-120,121)。珍珠巖的鑒定特征是具珍珠構造,常見大量弧形或半圓形同心狀裂紋(照片4-121,142),且沿裂紋往往發生脫玻化(照片4-143,153,154),其被擊碎時形成珍珠狀碎塊;有時見流紋構造。其含水量偏高,為2%~4%。
2.黑曜巖(obsidian)
黑色致密狀玻璃質熔巖,玻璃光澤,貝殼狀斷口。鏡下無色或淡褐色,可含少量雛晶,微晶,局部具霏細或球粒結構,偶見流紋構造。含水量偏低,壹般<2%。
3.松脂巖(pitchstone)
因具特征的松脂光澤而得名,顏色多變,呈灰、灰綠、褐、紅褐色等,有時因顏色不均而成條紋狀構造。可含少量斑晶。巖石脫玻化呈球粒或球雛晶(照片4-155)等。含水量較高,4%~10%。
4.浮巖(pumice)
白色或灰色,氣孔特別發育呈泡沫狀、長纖維狀或毛發狀,致使巖石的相對密度變小而能漂浮於水面。過去浮巖被認為是成分相當於流紋巖的玻璃質巖石。現研究表明,在中—基性巖中也可見到,可命名為××質浮巖,如安山質浮巖(照片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