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國防軍是職業軍人,他們服從國家意誌,為國家服務,是國家的壹把利刃,而不是效忠希特勒。並且國防軍的領導階層大都是以容克貴族為主的傳統普魯士軍官,他們傳承普魯士精神,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總參謀部就是德國軍人職業精神的象征,總參謀部也是戰爭中自始至終德國戰略思想的執行者。
從希特勒的崛起到失敗的12年中,德國軍方將領始終在力圖排斥來自外界的幹擾,努力保持他們在軍事領域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做出不懈的努力。
而希特勒則無時無刻不想千方百計的控制整個軍隊,試圖掌握最高的戰略指揮權。
在這個過程中,德國的普魯士將領們和希特勒之間就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爭執和矛盾。
面對***同的敵人以羅姆為首的納粹沖鋒隊,希特勒和軍方的短暫蜜月期(利益交換)
希特勒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德國總理後,希特勒的對外擴張政策得到了壹戰後被凡爾賽條約壓制的喘不過氣來的容克貴族的壹致支持,此時壹路為希特勒選舉保駕護航的納粹黨私人武裝?沖鋒隊?在羅姆的帶領下,人數壹度達到了驚人的250萬人,壹躍成為超越國防軍的德國第壹武裝力量,並壹度試圖攛掇軍權。
▲羅姆的納粹沖鋒隊
而羅姆率領的沖鋒隊雖然支持希特勒,但是也並不是效忠希特勒,而是效忠於納粹黨,於是通過希姆萊,希特勒和容克貴族達成壹致,以國防軍效忠希特勒為條件,換取希特勒絞殺納粹沖鋒隊。
▲人數壹度高達250萬
於是希特勒在1934年發動大清算,處決了羅姆以及沖鋒隊的高層。此後希特勒變得更加倚重將領的支持,容克貴族也得以在軍界重樹他們的威望。
希特勒耍手段打擊軍方將領,試圖控制軍隊,但遭遇強烈反對
面對希特勒大踏步的擴張政策,軍方將領認為希特勒的步子邁的太大,他們告誡希特勒不要貿然挑起戰爭,試圖以此來阻撓納粹的侵略外交政策。
為打擊軍方將領,1938年希特勒和軍方將領的鬥爭第壹次出現小高潮,希特勒手下的第壹打手,希姆萊率先出手,他首先拋出壹紙警方密件,聲稱國防部長布隆貝格的夫人曾經是壹個妓女,希特勒大光其火,立刻將布隆貝格撤職。隨後希姆萊又拋出壹份警方文件,誣陷全軍總司令弗裏奇將軍是同性戀,希特勒趁勢又將弗裏奇解職。後來雖然在法庭上弗裏奇的事情得到澄清,但是弗裏奇卻並沒有官復原職。
▲希姆萊,希特勒座下第壹打手
希特勒利用道德危機打擊軍方將領,試圖抓住機會控制整個軍隊,他甚至提名自己的追隨者賴歇瑙來擔任陸軍總司令壹職,隨機遭到了以龍德施泰德為首的高級將領的壹致反對,於是希特勒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即不親納粹又不反納粹,並且在軍界頗富人望的伯勞希奇擔任陸軍總司令。
希特勒自以為這壹著頗為聰明,既可以對軍方有所安撫,又確保總司令不像弗裏奇壹樣難以駕馭。
但是伯勞希奇並不像希特勒預想的那麽聽話,為了維護軍方的權利,他組成了壹個強大的同盟,此外總參謀長貝克將軍的支持使伯勞希奇的立場更加的堅定。
貝克將軍甚至公開譴責希特勒的好戰政策,結果被憤怒的希特勒解職,隨後軍方保守派的哈爾德上位總參謀長壹職。
隨著戰事的展開,德軍將領與希特勒的矛盾越來越大
德國兵不血刃占領捷克斯洛伐克使得希特勒威望大增,占領波蘭後,將領們發現希特勒打算擴大沖突,在西線發動進攻,德國將領們為此憂心忡忡,與希特勒關系又趨於緊張,他們認為進攻的風險實在太大,但是他們的異議再壹次被壓制。
雖然面臨將領的質疑,希特勒悍然下令入侵法國,侵法的成功壹方面得益於德軍的能掙善戰,另壹方面在於希特勒才弄了壹名下級軍官(曼施坦因)的計劃和法國軍方犯得打錯。
但是征服法國的成功進壹步削弱了德國將領的地位,勝利的風頭全被希特勒領走了,希特勒為自己加冕炫耀,其內心也以世上最偉大的戰略家自詡,從此更是對將軍權限內的事務橫加幹涉。在日後的許多軍事決策中,都會出現德國總參謀部與希特勒激烈爭執的畫面,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壹書中曾經多次描寫這種場面。
平衡普魯士貴族實力,希特勒建立效忠自己的黨衛軍
為了平衡容克貴族的強大軍力,希特勒建立了完全屬於自己的私人衛隊,並不斷的擴大規模和武裝化,進而演變成了我們熟知武裝黨衛軍。
所以黨衛軍本身就是牽制國防軍的存在,是希特勒的嫡系親衛軍,時刻以希特勒的利益為先。
而國防軍則服從以德國精神代表的總參謀部的意誌,實際上是以容克貴族的利益為先,在核心出發點不同的情況下,所以國防軍與黨衛軍的區別非常的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