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題。
《歡樂頌》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並且成為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題。
《歡樂頌》創作於1819到1824年間,是貝多芬全部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1=F調,4/4拍。這是壹首龐大的變奏曲,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
貝多芬錯創作的《歡樂頌》的表現特征:
《歡樂頌》由弱奏加顫音開始,呈現出壹種遙遠,朦朧而又平靜的,原始的遠古景象,但平靜的同時,又使人隱約感到有壹種力量的躁動,感到平靜中正孕含著壹種前所未有的生命。
緊接著音樂由弱到強。由平穩,低沈,艨朧,漸漸發展到明朗,節奏鮮明震撼人心。表現出在遠古時代的自然界,生命從無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強,發展壯大起來,不可抗拒。這個過程也包含著人類的形成,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