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門球運動是二戰結束後, 壹些退役的老兵為了鍛煉身體而發明的項目,它集遊戲與比賽為壹體, 在訓練和比賽中既能愉悅殘疾運動員的身心、壯其筋骨、增其自信、展其風采, 又能充分體現殘疾者頑強的意誌品質, 拓展了殘疾人表現自我、增進交流、展示才能的空間。
壹,運動員選材
盲人門球運動員的選材有其特殊性。按照盲人門球的特點, 運動員在身體素質上要求攻防轉換快 , 因此選材應根據運動員靈巧、柔韌性、爆發力、全身協調性多方面綜合考慮。由於我國殘疾人身體素質普遍較差, 而盲人門球運動對運動員身體條件要求又較高, 因此, 各級殘聯工作人員在選材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難度。從參加此次比賽運動員的基本情況看, 運動員整體基本條件不容樂觀。
二,教練員業務水平
盲人門球隊教練員主要由其他項目教練員、體育教師擔任。從執教業務角度分析, 對盲人門球的特殊技術特征分析不夠、針對性不強、訓練易走彎路;從訓練年限上看, 執教3年以上的僅有1人。由於沒有經過特殊專業訓練培訓, 國內也沒有盲人門球訓練的成熟經驗可以借鑒, 根本談不上對盲人門球先進訓練理論與方法的掌握, 反映出整體訓練水平不高。總之, 教練員業務水平、執教年限的參差不齊, 是影響我國盲人門球事業發展的壹個重要因素。
三,競賽制度
國內盲人門球競賽采用集中競賽體制, 即每年壹次的錦標賽和4年壹屆的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從以往的比賽來看, 賽程安排時間長、比賽場次少、休息時間多, 比賽中難以出現“強強相遇”的激烈對抗, 達不到鍛煉隊伍的目的。基於以上因素, 各地盲人門球隊普遍缺乏大賽鍛煉機會, 因而運動員在賽場上普遍表現為比賽缺乏經驗、心理承受力差、臨場發揮緊張。經受過大賽鍛煉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普遍認為, 競賽、訓練相結合, 增加國內各省、市、地區間的比賽機會, 改善競賽賽制, 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 是迅速提高我國盲人門球運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