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能全面的介紹壹下“捕蟲植物”最好附圖?以及在那裏可以購買種子啊?
食肉植物又稱食蟲植物。這種植物能借助特別的結構捕捉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小蟲分解,然後吸收其養分。已知食肉植物約有400種。這類植物多為綠色植物。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個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食肉植物多數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消化動物蛋白質,能適應極端的環境。其誘捕工具多為葉的變態。半數以上的食肉植物,其特點是花兩側對稱。有些食肉植物幾乎遍及全世界。其中捕蠅草的反應最為迅速。食肉植物的捕蟲機制有的是利用產生的粘性液體粘住獵物,有的是用像瓶子似的葉子誘獵物進入後再封口等等。大部分食肉植物都生長在潮濕荒地、酸沼、樹沼、泥岸等水分豐富而土壤酸性缺乏氮素的環境。無論水生、陸生或兩棲,食肉植物均有相似的生態特點。大部分食肉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高不過30厘米,常僅10至15厘米。各別種類有長至1米的,最小的坷以隱藏在水蘚沼澤的蘚類中。 大部分的人對植物為生產者,草食動物為初級消費者,細菌為分解者等角色扮演都可以朗朗上口,然而卻存在著壹群植物顛倒這種角色扮演,以吃動物維生,我們稱呼此類植物為食蟲植物. 有很多人會有壹個疑問,為何植物要吃蟲呢 其實食蟲植物吃蟲是壹種不得以的生存之道,由於此類植物多處於潮濕多雨的地方,土壤中的養分隨雨水侵蝕而流失,為了在貧疾的環境下獲取所需的養分,這類植物就藉著捕食昆蟲,利用自己分泌,或是***生細菌分解這些小生物,並以葉部所形成的特化構造吸收其中的養分.食蟲植物的葉除了具有吸收的功用外,還演化成各種捕蟲構造,以吸引昆蟲們自投羅網. 目前世界上現存食蟲植物可約略分六大科 600 多種分別為∶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眼鏡蛇瓶子草屬 Darlingtonia ,太陽瓶子草屬 Heliamphora 以及瓶子草屬 Sarracenia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毛膏菜科 Droseraceae ∶貉藻屬 Aldrovanda ,捕蠅草 Dionaea ,毛氈苔屬 Drosera 露葉毛氈苔科 Drosophyllaceae ∶露葉毛氈苔屬 Drosophyllum Byblidaceae 科∶ Byblidaceae 屬, Cephalotaceae 科∶土瓶草屬 貍藻科 Lentibulariaceae ∶捕蟲堇屬 Pinguicula ,貍藻屬 Utricularia 和螺旋貍藻屬 Genliea 鳳梨科 Bromeliaceae ∶ Brocchinia 屬 和 Catopsis 屬 其中以瓶子草科,豬籠草科,毛膏菜科和貍藻科占食蟲植物的 90% 以上,以下就這幾類作壹個簡單的介紹∶ 美洲的有袋植物瓶子草科∶瓶子草科只有分布在美洲,包括產於美國西南部的瓶子草屬和眼鏡蛇瓶子草屬,及產於南美蓋亞那高地的太陽瓶子草屬.這類的植物葉子演化成瓶狀,並由瓶內分泌誘餌以吸引昆蟲,當昆蟲失足落下,瓶子內有逆毛防止小蟲爬出,最後被瓶內的水淹死分解吸收,成為植物的養分.瓶子草會分泌酵素分解小蟲;太陽和眼鏡蛇瓶子草不會分泌酵素則是利用***生微生物,獲取此份佳肴. 熱帶的有袋植物豬籠草科∶科幻小說常描述探險家不小心被食人花吞食,命喪黃泉,雖然食人花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但以食人花為構思靈感的豬籠草卻是存在這個世界.豬籠草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幾個大島婆羅洲,蘇門達那等地,不過在印度,中國及澳洲等地也有零星的分布.此科將近九十種,豬籠草最大特色是葉子末端形成籠子狀,最小約壹個乒乓球大,最大則可以把壹個成人頭罩起來.由於豬籠草的籠子觀賞價值很高,所以有人大量繁殖作為觀賞植物. 美麗的死亡陷阱茅膏菜科∶大多數的人看到茅氈苔葉片上黏液如晨光的露珠都會贊嘆不已,然而對於許多昆蟲而言這壹個美麗的死亡陷阱,壹旦踏下去便無法自拔,最後只能成為這美麗陷阱的壹分子.茅膏菜科分為毛氈苔屬,捕蠅草屬和貉藻屬,大部分的學者認為貉藻這種水生植物的前生是捕蠅草,大家大概很難想像到乾乾的捕蠅草和濕濕的毛氈苔是表兄弟,不過這兩類植物遇到獵物時,都會主動夾起來,在食蟲植物中,也只有此類植物具有此種特性. 多采多姿的大家族貍藻科∶這個家族的花是食蟲植物中最多采多姿的,有紅,黃,紫,橙 … 等五顏六色令人目不暇給.此家族是食蟲植物最大的家族,有三個屬分別為捕蟲堇屬,貍藻屬和螺旋貍藻屬,此家族廣泛分布全球各大陸塊,其中貍藻屬將近兩百多種約占食蟲植物的三分之壹強,傲視食蟲植物界.貍藻有水生和陸生兩類,當小蟲進入囊狀的捕蟲構造,出口會被反扣,小蟲就無法出來,只好當貍藻的美食. 食蟲植物能演化到吃動物,那麼在地球應該繁衍興盛才對,然而事實卻非如此,食蟲植物壹直在減少中,說起來跟人還是脫不了關系,除了生育地遭受到人為開發的壓力外,豬籠草和瓶子草這類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存在著非法采集的壓力,在這兩方面的壓力下,食蟲植物生存所受到的威脅逐漸提高,為了保護這些植物還是請人類克制壹下私欲,為其他的生物想壹想吧! 捕蠅草 食蟲植物的葉片變得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囊袋,還有的像蚌殼……。各種奇形怪狀的葉子,是它們捕捉昆蟲的有效“裝置”。 不同的食蟲植物其捕食昆蟲的方式也不壹樣。瓶子草和豬籠草設陷阱捕蟲,是壹種消極等待的被動方法;而捕蠅草則是采用積極主動的方法捕蟲,因此最為惹人註意,也顯得更加有趣。有壹部科教電影叫《中山植物園》,裏面有這樣壹個非常珍貴的鏡頭:壹個甲蟲爬到壹株植物的葉片上,蚌殼似的葉片迅速合攏,葉緣的刺毛也交錯地扣合起來,把甲蟲牢牢地關在裏面,這株奇趣的植物就是捕蠅草。 捕蠅草是壹種多年生宿根植物,莖很短,葉輪生。葉子的構造很奇特,在靠近莖的部分有羽狀葉脈,呈綠色,可進行光合作用;但到了葉端就長成肉質的,並以中肋為界分為左右兩半,其形狀呈月牙形,可像貝殼壹樣隨意開合,這就是它的“誘捕器”。每半個葉片的邊緣都生有10—25根剛毛,其內側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覺剛毛(或叫激發剛毛)。在葉緣還生有蜜腺,能夠分泌蜜汁用以引誘昆蟲。 平時誘捕器張開,葉片向外彎曲,當上鉤的昆蟲爬到葉片上吃蜜時,如果其中壹根激發剛毛被觸動兩次或兩次以上,或者在數秒鐘內至少有兩根激發剛毛被觸動,那麽誘捕器就會在20—40秒鐘內閉合,葉片便向裏彎曲,葉緣上的剛毛交叉鎖在壹起,將獵物囚禁在裏面。當昆蟲在裏面掙紮時,便再次觸動激發剛毛,每觸動激發剛毛壹次,誘捕器就閉合得更緊。同時,激發剛毛受到刺激後,葉片上許多紫紅色小腺體就分泌出壹種酸性很強的消化液,將蟲體消化,然後再由這些腺體吸收。大約5天後,當昆蟲的營養物質被吸收幹凈後,葉子又重新張開,準備捕捉新的獵物。 在所有的食蟲植物中,捕蠅草是人們最熟悉和科學家研究最多的壹種植物。早在壹百多年前,達爾文就曾精心研究過食蟲植物,他特別喜歡捕蠅草,並稱它為“世界上最奇妙的壹種植物”。 達爾文和生理學家伯登·桑德森對捕蠅草的捕食過程進行了研究,並有壹些卓越的發現。達爾文觀察到,捕蠅草的激發剛毛受到刺激後,要間隔壹定的時間後葉片才開始運動。因此他推測,壹定有類似動物神經的電脈沖信號從剛毛傳到誘捕器的運動細胞上,從而產生運動。伯登·桑德森用電流計來進行測定,結果電流計指針顯示出有壹股微弱的電流。這實際上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動作電位。動作電位以每秒20毫米的速度通過葉子,正是這種電信號調節了捕蠅草的捕食運動。研究者還發現,如果對剛毛的刺激強度不夠,便不能產生動作電位,誘捕器也不發生運動。當兩次刺激時間相隔太近時,誘捕器也不能閉合,因壹個動作電位不可能在距前面壹個太近的時間裏產生。這種現象,與動物神經中發生的麻痹現象十分類似。 後來,美國科學家威廉斯和皮卡德發現,捕蟲草的動作電位,產生於每根剛毛頂端基部或靠近基部的感覺細胞中發生的受體電位;而每壹個受體電位都產生若幹個動作電位,使剛毛不停地運動。 達爾文不僅對捕蠅草在捕到昆蟲時,其誘捕器不斷緊閉,正確解釋為由於昆蟲為了逃脫所作的掙紮不斷刺激激發剛毛的結果;而且還發現壹個有趣的現象,即昆蟲死後,誘捕葉片仍在緊閉。後來,威廉斯和皮卡德對這壹現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釋:捕蠅草有兩種運動,壹種是快速的捕捉運動,另壹種是慢速的消化運動。前者是由機械刺激引起,由動作電位傳遞的;後者是由死亡昆蟲的化學物質激發,由激素引起的。威廉斯和他的同事用實驗證明了這壹解釋的正確性。他們把半閉合的捕蠅草浸在近似於它分解昆蟲所釋放的溶液裏,結果誘捕器又緊縮了大約40%。 豬籠草 豬籠草是壹種美麗而奇特的食蟲植物,為豬籠草科、豬籠草屬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質化藤本灌木。葉互生,長橢圓形,全緣,中脈延長為卷須,末端有壹葉籠。葉籠瓶狀,瓶口邊緣較厚,上有小蓋,成長時蓋張開,不能再閉合。籠色以綠色為主,有褐色或紅色的斑點或斑紋,還有整個葉籠都呈紅色、褐色甚至紫色、黑色的品種。葉籠大小因品種而異,有些大型雜交種能盛水300毫升至400毫升。籠的內壁光滑,籠底能分泌黏液和消化液,有氣味引誘昆蟲之類的小動物入內,而小動物壹旦落入籠內,就很難逃出,最終被消化和吸收。雌雄異株,總狀花序,有萼片3枚至4枚,無花瓣。 豬籠草產於亞洲的熱帶地區,為附生植物,常常生長在大樹下或巖石的北邊,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不耐寒,怕幹旱和強光暴曬。可用吊盆栽種,平時懸掛在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養護,夏季高溫時要避免烈日暴曬,否則強光會灼傷葉片,影響葉籠的發育。秋、冬、春三季則要放在光照較為充足的地方養護,不宜過於陰暗,以免葉籠形成緩慢而小,表面色彩黯淡無光。豬籠草對水分比較敏感,必須在較高的空氣濕度下葉籠才能正常發育,因此在生長期除保持盆土濕潤外,還要經常向植株及周圍環境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並避免溫度變化過大,以有利於葉籠的發育生長。生長季節每月施壹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其他無機復合肥,以滿足生長對養分的需求。越冬溫度最好在16℃以上,若低於15℃植株就會停止生長,而低於10℃葉片邊緣則受到凍害損傷。每年的2月至3月在新根尚未長出時換土壹次,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氣性良好的腐葉土或草炭土為佳,盆栽常用草炭土或腐葉土、水苔、木炭和樹皮屑的混合基質栽培,因其黑色根易斷,因此在換盆時應註意加以保護。 豬籠草的繁殖可在5月至6月進行扡插,選取健壯的枝條,每壹片葉帶有壹段莖節,葉片剪去壹半,基部剪成45度斜面,用水苔將插穗基部包紮,放進盛水苔和盆底墊小卵石的盆內,並套上塑料袋保持空氣濕潤,在30℃左右的條件下,約20天至25天生根。也可在生長季節進行壓條繁殖,方法是把葉腋的下部割傷,用苔蘚包紮,待生根後剪下盆栽。還可通過人工授粉的方法,使之結籽,用播種法繁殖。 豬籠草可用於吊盆栽種,點綴客室花架,優雅而別致。 出售種子: www.chinacountry.com/gqxx/title.asp?id=5616 www3.jy-environment.com/pr/7721494423 www.czxm.net/gqdisp.asp?id=66878 圖片:/zlg/tuke/images/t197-7.jpg /zlg/tuke/images/sm/t197.jpg /zlg/tuke/images/t197-2.jpg /cms/data/templates/forum/attach/200511/08/1131424901-embed-TXT-2004929161249360.jpg /hs/d/2005-11-29/U133P361T1D13941F31DT20051129105406.jpg /zlg/tuke/images/t197-3.jpg /zlg/tuke/images/t197-4.jpg /zlg/tuke/images/t197-5.jpg /zlg/tuke/images/t197-6.jpg /zlg/tuke/images/t197-8.jpg /zlg/tuke/images/t197-9.jpg /zlg/tuke/images/t197-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