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飛蝴蝶主題變奏曲》中,陳培勛把廣東音樂的《雙飛蝴蝶》和粵劇小曲《水仙花》糅合在壹起。《雙飛蝴蝶》原是廣東音樂壹首活潑的快板小曲,由於大部分樂句每句都重復壹次,故稱“雙飛蝴蝶”;《水仙花》原來是粵劇中壹首抒情的慢板小調,它與江南民歌《茉莉花》極其相似,作者抓住了《雙飛蝴蝶》與《水仙花》中某壹部分旋律相似的特點,巧妙地將兩者通過變奏的形式結合起來,全曲分為主題、七個變奏和尾聲等九段。
引子(主題),結構嚴謹。由幾個沈重的和弦引出了主題旋律,前後疏密的節奏形式以及稍有起伏的旋律線條,均給人壹種不斷向前的動力感,從而自然而然地帶出了下段的變奏。這幾個和弦是曲子的開頭部分,對於全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演奏這個主題的時候要用“ff”並帶踏板將所有和弦沈到底,手臂力量要通暢,要將全身力量集中至手指尖,不能有任何上提的感覺。
變奏Ⅰ:高興地,較活潑的速度,他采用了《雙飛蝴蝶》的旋律,用加前綴的辦法豐富、發展了主題,每壹個短小的動機都在不同的八度進行著原樣、變樣重復,左右交替重復著伴奏與旋律,使主題更加鮮明。這段變奏的前半部分是輕巧的跳音,要求觸鍵非常有彈性,但在第10小節處的保持跳音,是個極為細致的處理,要彈得稍頓壹些,從第14小節開始,旋律忽然轉成了柔和地、甜美地極具抒情性的感覺,雖然只有短短103小節,卻與前後跳躍的旋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層次感分外突出。
變奏Ⅱ:速度中等,旋律還是《雙飛蝴蝶》的旋律,卻采用了對位卡農的手法,使主旋律帶有纏綿、流連的情緒。其前半部分音色輕重平穩,但對手指觸鍵的要求非常高,音色、分句均應在手腕的配合下顯得柔和自如,在經過了壹個漸強的過渡句後,後半段轉回了輕巧的風格,並且加大了強弱對比,音樂起伏性更大了。此樂段最後的rit在演奏時要尤為謹慎,在稍作喘息後,進入變奏Ⅲ。
變奏Ⅲ,是壹個慢起漸快的小快板,轉化為舞曲的性質,其中雖然還是《雙飛蝴蝶》旋律,但已包含《水仙花》的部分音調,作者巧妙的運用了速度和力度的變化,在後半段形成了壹個小小的高潮,從ff處開始,整個音樂給人壹種激動的、惶恐不安的感覺,這也對演奏的技術提出了壹個高要求,左手和弦與八度的大跳要求準確、精練,左右手同時八度跨越進行,對手指要求很高,尤其是高音的小拇指,要突出,可適當提出來單獨練習。
變奏Ⅳ,回到中等速度。旋律同變奏Ⅲ,是《雙飛蝴蝶》和《水仙花》的糅合。三連音、六連音、長短琶音及分解和弦的運用使其趨向浪漫與幻想的氣質。變奏Ⅴ,節奏自由的,為《雙飛蝴蝶》與《水仙花》的過渡與連接部分,具有詠嘆調的格調。演奏者要及為慎重小心的把握其中有“mp―p―pp―ppp”的力度變化,為全曲進入高潮作鋪墊。變奏Ⅵ,是《水仙花》的旋律,作者選用了左右手交錯擔任旋律與伴奏多種織體音型,使音樂仿佛贊美詩壹般神聖、高雅、純潔,此段的演奏速度不亦過快,對於時而出現的小連線,我們可以加入踏板從而加強其連貫性。
變奏Ⅶ,是全曲激動人心的高潮部分,華彩段,速度為中等,陳先生精彩的運用了交響樂隊的全奏性寫法,在復雜的和聲織體中隱藏著《水仙花》的主旋律,再加上ff的力度,簡直像火熱、激情的高歌,此變奏段也是全曲最難的壹個部分,它要求手臂盡量甩開,大幅度極度放松去彈,並在保持ff力度的情況下,右手突出水仙花的主旋律,左手低聲部突出副旋律。尾聲是壹個動力再現部分,旋律又回到了《雙飛蝴蝶》。短短幾小節速度變化頻繁,節奏放寬,織體加濃,由寬廣的浩大的幾個和弦轉至最後急速的左右手交替,並在fff的力度中漸慢結束全曲。
《雙飛蝴蝶》雖采用西方的變奏曲式,但並未全部套用西方變奏手法。首先在構思中保留了原曲大部分旋律而且做部分的調動,然後再根據變奏的原則,進行鋼琴技巧及藝術性的加工,這樣即保持了原樂種的風格,又把原曲的內涵樂意提高到壹個新的高度。如主題是把原曲第壹句簡約而成的。第壹變奏用加前綴的辦法豐富、發展了主題。第二變奏用對位卡農的手法,使它帶有纏綿、流連的情緒。第三變奏轉化為舞曲的性質。第四變奏趨向浪漫與幻想的氣質。第五變奏具有詠嘆調的格調。第六變奏好象贊美詩。第七變奏簡直像火熱、激情的高歌。主題再現時,具有宏偉的英雄氣概,而自始至終都沒有脫離原曲的基礎。
總之,《雙飛蝴蝶》以它樸實無華的語言和清新淡雅的格調,在鋼琴樂曲中顯示出自己的個性和價值;以它田園詩般的意境和脈脈含情,表現了民族音樂的偉大,是中國傳統音樂改編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單位: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