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可可:
梧桐科多年生熱帶小喬木,原產南美洲亞馬孫河上遊的熱帶雨林,果實是世界三大飲料(咖啡、茶葉、可可)之壹。
老莖開花,花小而果實大,果實內有幾十粒種子,為可可豆,含有可可黃油,常溫下是固體,熔化臨界溫度37度,而人體口腔的溫度是37.5度,故"只熔在口,不熔在手"。是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富含蛋白質,具有滋補興奮作用;熱能量很大,能持久保持旺盛精力。是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也可以飲用或供藥用。
咖啡:
茜草科咖啡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世界三大飲料(咖啡、茶葉、可可)之壹。中國產於海南島和雲南。果實為鮮紅色的咖啡豆,經焙炒後研細即為咖啡粉,是壹種良好的飲料。它含有大量的咖啡堿、蛋白質等,味道芳香,有興奮神經,驅除疲勞,可作麻醉劑、興奮劑、利尿劑和強心劑,也可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
4000年前,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咖法地區的牧民發現,羊群吃了壹種熱帶小喬木後躁動不安、興奮不已,趕回羊圈後羊群通宵達旦歡騰跳舞,於是大膽嘗試,發覺這種植物可以提神解乏,甚至也會手舞足蹈。現在咖啡的名稱就取之於"咖法"的近似音。
現代醫學認為,咖啡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延續衰老過程,興奮神經,驅除疲勞。
咖啡分為大、中、小粒種,小粒種咖啡因含量低,但香味濃;中粒、大粒咖啡咖啡因含量高,但香味差。通常的商品咖啡是以上配制而成,壹般為三、七分。
也門的國花、國樹,洪都拉斯、薩爾瓦多的國樹。
茶:是茶樹或茶樹新梢芽葉加工品的統稱。茶樹為山茶科,屬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國家。茶的古稱其多。如萘、詫、槚、苦萘、茗等在古代有的指茶樹,有的指不同的成品茶。至唐代開元用間(公元8世紀),始由“萘”字逐漸簡化而成“茶”字,統壹了茶的名稱。現在世界各國“茶”字的讀音大多由“茶”、“槚”、“詫”以及“萘”等的音韻轉變而來。
中國自古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雖無可稽考,但可說明知茶百用為時甚早。唐代陸羽在其所作世界上第壹部茶葉專著《茶經》中稱:“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壹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不但描述了茶樹的形態,而且指出茶產於中國南方。並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傍時浸俗,盛於周朝。”,茶葉作為藥用,記載最早是《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吃茶養生記》中記載有:“茶也,養生之仙藥,延年之妙術也……”。東漢《桐君錄》中:“南方有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上層社會把茶作為飲料是從周武王以茶代酒開始。在《封氏聞見記》中:“開元太山有僧大興禪教,人人煮茶驅睡,致使人人相仿效,逐成風俗。”到了漢代茶已成商品漢代王褒的《僮約》中:“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等記載了我國最早的茶葉市場。到了唐宋時期飲茶已經普及到平民百姓,宋王安石雲:茶之為用,等於米鹽,不可壹日無。
茶葉開始作為飲料是摘鮮葉煮飲,到南北朝時開始把鮮葉加工成茶餅。後來唐代又創制了蒸青團茶;宋代創制了蒸青散茶;明代創制了炒青綠茶、黃茶,黑茶、紅茶、花茶等;清代創制了白茶、烏龍茶等。
茶葉由我國的雲、貴、川高原向全國傳播,古有“蜀地茶稱聖,蒙頂第壹家”的說法。秦統壹中國後,茶葉順長江而下傳遍半個中國,現我國有17省,900余縣產茶。又我國沿海傳向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茶葉作為商品於1610年輸入歐洲,先是荷蘭、葡萄牙,1638年輸入英國。1664年輸入沙俄。17世紀輸入美洲,1674年輸入紐約。美國威廉.烏克斯著《茶葉全書》中說:“飲茶代酒之習慣,東西方同樣重視,唯東方飲茶之風盛行數世紀之後歐洲人才始習飲之。”作為茶葉引種傳到世界各地,當然是在唐宋以後的事,公元729引日本,828年傳朝鮮;1618年到俄國;1780到印度;1828年傳印尼,1834年斯裏蘭卡;1914年馬來西亞,作為商品傳到這些國家當然更早許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