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毒物
外文名
toxicant
形 態
固體、液體和氣體
反 應
物理化學或生物化學反應
目錄
1 簡介
定義1 定義2 毒物種類2 與非毒物
3 基本特征
4 分類方法
毒性分類 化學性質 混合分類 應用範圍5 天然毒物
食油 蔬菜水果 其它食物6 其他含義
簡介
編輯
在日常接觸條件下,以較小劑量進入機體後,能與生物體之間發生化學或物理作用,導致機體組織細胞代謝、功能和(或)形態結構損害的化學物質。這裏所指的毒物不包含寄生蟲、微生物和生物體自身產生的毒素。
定義1
某種物質接觸或進入機體後,能夠侵害機體組織器官,並在其中發生化學或物理作用,從而破壞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機體功能性或器質性病理改變。具有這種作用的物質稱為毒物。
定義2
毒物(poison,toxicant)是指在壹定條件下以較小劑量進入生物體後,能與生物體之間發生化學作用並導致生物體器官組織功能和(或)形態結構損害性變化的化學物。
絕大多數毒物就其性質來說是化學物,天然的或合成的,無機的或有機的,單體或化合物。但也可能是動植物、細菌、真菌等產生的生物毒素。
毒物種類
毒物種類包括很多,如藥物、食物、動植物、工農業中的化學物品、生活中使用的消毒防腐劑、化妝品、殺蟲劑等等。
毒物的毒性作用不僅與它的性質有關,而且與其劑量、作用於機體的方式及被作用者的個體差異有關。
與非毒物
編輯
毒物與非毒物沒有絕對的界限,只是相對而言的。從廣義上講,世界上沒有絕對有毒和絕對無毒的物質。任何外源化學物只要劑量足夠,均可成為毒物。
例如正常情況下氟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當過量的氟化物進入機體後,可使機體的鈣、磷代謝紊亂,導致低血鈣、氟骨癥和氟斑牙等壹系列病理性變化。就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氧和水,如果超過正常需要進入體內,如純氧輸入過多或輸液過量過快時,即會發生氧中毒或水中毒。食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壹次攝入60g左右也會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而發病。如壹次攝入200g以上,即可因電解質嚴重紊亂而死亡。
反之,壹般認為毒性很強的毒物,如砒霜、汞化物、氰化物、蛇毒、烏頭、雷公藤等也是臨床上常用的藥物。
正如帕拉塞爾蘇斯所說的:“所有物質都是毒物,非毒物是不存在的,只是劑量大小區分是毒物還是藥物。”
所以有人曾說“世界上沒有無毒的物質,只有無毒的使用方法”,可見給毒物下壹個絕對準確的概念是困難的。
壹般認為,按人們日常接觸的方式,以接觸較小劑量時,可引起生物體產生有害作用的化學物稱為毒物。
這樣,人們就容易把壹氧化碳、氰化物等列入毒物範圍,而不會將食鹽列入毒物。因此,確定所謂毒物或毒物衍生物必須考慮接觸劑量、途徑、時間及可能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