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1894甲午戰爭的簡介

1894甲午戰爭的簡介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到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按中國幹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Sino-Japanese War) 。這場戰爭以中國失敗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它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名稱: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其他國家稱第壹次中日戰爭)

地點: 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威海、黃海北部

時間: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參戰方: 大清帝國,日本帝國

結果: 日本獲勝,簽訂《馬關條約》

參戰方兵力: 清軍630,000人

日軍240,616人

傷亡情況: 清軍31,500人陣亡

日軍13,306人死亡

主要指揮官: 李鴻章丁汝昌,山縣有朋.伊東祐亨

當時的中國處於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沈淪。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清政府中的洋務派掀起了壹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方面向歐美看齊,因此清王朝壹度出現“同治中興”的景象。清朝於1888年建立了北洋水師,成為亞洲壹個強大的力量,即使歐美列強也放緩了侵略腳步。但清政府並未像日本那樣變革國家制度,因此所謂的“中興”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此時清朝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軍隊外強中幹。歐美方面

1890年後,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元,再從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壹,補充造船費用。舉國上下士氣高昂,以趕超中國為奮鬥目標,準備進行壹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在1890年時,北洋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有7艘,***27000多噸;而日本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僅有5艘,***17000多噸。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擴軍計劃,到了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壹支擁有63000名常備兵和23萬預備兵的陸軍,和排水量72000噸的海軍,超過了北洋海軍。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只,艦齡漸漸老化,與日本新添的戰艦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動遲緩。1891年以後,連槍炮彈藥都停止購買了。這是因為此時清朝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後為了準備她在1894年的六十大壽,將這些費用來修建頤和園,供自己“頤養天年”了。中日兩國的最高統治者—— 慈禧太後與明治天皇相比,對照何其鮮明。

黃海海戰發生於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終於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這是甲午戰爭中繼豐島海戰後第二次海戰,也是中日雙方海軍壹次主力決戰。這場戰役發生於鴨綠江口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附近海面。9月15日上午,北洋艦隊的主力,計軍艦10艘,附屬艦8艘,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護送4000余名入朝援軍到朝鮮。返航後在大東溝遭遇日軍阻截,戰鬥由此爆發。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戰鬥軍艦則有12艘,包括其全都精華,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八艘五千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中午開戰後,北洋艦隊重創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諸艦,但北洋艦隊中致遠艦亦受重創(管帶鄧世昌)。  鄧世昌

過程 9月15日上午,北洋艦隊的主力,計軍艦10艘,附屬艦8艘,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 16日淩晨1時,銘軍的十個營***四千人分乘五艘運兵船,向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進發。 16日中午,艦隊抵達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到次日早晨,軍隊全都登陸。 17日上午8時,旗艦定遠上掛出龍旗開始返航。 11時許,北洋艦隊突然發現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幾簇黑煙,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為日本艦隊。於是立即命令各艦升火、實彈,準備戰鬥。 由東鄉平八郎指揮的吉野號率先發現北洋艦隊,發出信號“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 12時20分,日艦逐漸接近北洋艦隊。 中午12時50分,北洋艦隊旗艦定遠首先開炮。 十秒鐘後,鎮遠艦也發出炮彈,緊接著,北洋艦隊各艦壹齊發炮轟擊。三分鐘後,日本旗艦松島也開始發炮還擊。剎時間,雙方各艦百炮壹齊怒放,硝煙彌漫,海水沸騰。 開戰之初,雙方的力量對比如下: 

火炮/門 魚雷發射管/架 總排水量/噸 總兵力/人 平均航速/節

北洋水師 195 556 27 2126 10.2

日本聯合艦隊 268 568 36 3916 14.5

其中,日本第壹遊擊隊平均航速達19.4節。另據英國海軍年鑒統計,當時速射炮的發射速度是原後裝炮的六倍,由此計算,日本艦隊的火力實際上相當於北洋艦隊的三倍。依航行次序,日艦配備情況如下: 第壹遊擊隊: 艦名 艦長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吉野” 河源要壹 4216 22.5 150mm速射炮 x4

“高千穗” 野村貞 3709 18 260mm x2

“秋津洲” 上村彥之丞 3150 26 150mm速射炮 x4

“浪速” 東鄉平八郎 3709 24

本隊第壹群陣: 艦名 艦長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松島”旗艦 尾本知道 4278 16 320mm x1

“千代田” 內田正敏 2439 19 120mm速射炮 x1

“嚴島” 橫尾道昱 4278 16 320mm1

本隊第二群陣: 艦名 艦長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橋立” 日高壯之丞 4278 16 320mm x1

“比睿” 櫻井規矩之左右 2284 13.2 170mm x2

“扶桑” 新井有貢 3777 13 280mm x2

本隊左側: 艦名 艦長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西京丸” 鹿野勇之進 4100 15 120mm

“赤城” 阪元八太郎 622 10.25 120mm

北洋艦隊的12艘軍艦配備情況如下: 艦名 艦長(管帶)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定遠”旗艦 劉步蟾 7335 14.5 305mm x4

“鎮遠” 林泰曾 7335 14.5 305mm x4

“經遠” 林永升 2900 15.5 210mm x2

“來遠” 邱寶仁 2900 15.5 210mm x2

“致遠” 鄧世昌 2300 18 210mm x2

“靖遠” 葉祖珪 2300 18 210mm 2

“濟遠” 方伯謙 2300 15 210mm x2

“平遠” 李和 2100 14.5 260mm x1

“超勇” 黃建勛 1350 15 250mm x2

“揚威” 林履中 1350 15 250mm x2

“廣甲” 吳敬榮 1296 15 150mm x2

“廣丙” 程璧光 1000 17 120mm x3

另外六艘艦艇為炮艦鎮南、鎮中和魚雷艇福龍、左壹、右二、右三。 戰鬥開始不久,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由於下水1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燒傷,信旗被毀。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擡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壹艦士氣,戰鬥剛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日第壹遊擊隊4艦利用航速優勢繞攻北洋艦隊右翼“超勇”、“揚威”,二艦相繼被擊中起火,退出戰鬥。日艦“吉野”也被北洋艦隊擊中起火,但很快被撲滅。13時30分左右,“超勇”沈沒。 當日本第壹遊擊隊繞攻北洋艦隊右翼時,本隊也與北洋艦隊主力交相攻擊。日本軍艦“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艦隊截擊。 “定遠”、“來遠”、“經遠”重創“比睿”、“赤城”。“赤城”艦長阪元八太郎陣亡。“西京丸”也受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