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征祥,上海市人,原籍江蘇太倉。鴉片戰爭的時候,他的父親陸雲峰輾轉到上海,生計所迫不得不進入教會,開始信仰基督教新教,陸征祥的母親也是壹個虔誠的基督徒,可惜的是,在陸征祥八歲的時候因病撒手人寰。 1871年生,1884年13歲的時候,陸征祥進入了由總理衙門主辦的上海官辦的新式學校——廣方言館,就讀於上海廣方言館,後入北京同文館習外文,尤精俄文。1893年奉派擔任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翻譯官。日俄戰爭事件後,在俄國憤而剪去發辮。陸征祥在俄結識比利時天主教女子培德女士,不顧使館反對,於1899年結婚。1906年陸征祥升任中國駐荷蘭特命全權大使。1912年***和革命後,應總統袁世凱電命,從駐俄大使任所返國出任外交總長,並推動中國現代外交機構之改革,將清代“外務部”改為外交部。袁世凱稱帝其間,曾短暫出任國務卿職務。
陸征祥主掌外交其間,外交部培養了不少傑出的外交官,為中國這壹“弱國”爭取到較多利權,奠定了中國外交現代化的基礎,陸征祥居功甚大。
1919年,陸征祥率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等人出席巴黎和會。由於山東問題爆發,日本堅持繼承戰敗的德國之權益,中國代表團最終未能簽署合約,成為戰勝國中唯壹未簽字者。對於中日二十壹條,實際的情況較為復雜。 據較為嚴謹的研究和報導指出,中日二十壹條的簽訂,主事者是外交部次長曹汝霖。總統袁世凱直接施壓曹盡速簽約,而參與談判的陸征祥則幫助取消了最為不利的第五條條款。
由於陸征祥夫人病況,陸征祥和會後即辭去職務滯留比利時,參與天主教本篤會工作,經過教會觀察培訓,成為正式修士,照料病妻並傳教。培德女士1926年病逝後,陸征祥專心教會事務,二戰其間,幫助受納粹迫害之比國地方群眾,並曾推動抵制日貨之運動,為中國與盟國戰勝而祈禱,受教廷封贈為比國聖伯多祿剛城修道院榮譽院長。
1949年1月15日,陸征祥病逝於比利時,葬於比國布魯日聖安得魯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