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戶縣社火的歷史淵源

戶縣社火的歷史淵源

戶縣社火,是戶縣遺存的古代漢族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之神——社公的靈鼓祭祀儀式的遺脈及衍流。原始公社後期夏王啟伐有扈氏大戰於甘(戶縣南郊)所發的《甘誓》言:“用命賞於祖,弗用命戮於社”,這裏的社即指社神。古人祭祀社神在於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祭祀有社壇,戶縣地域就近的國家社壇始建於西周初年,即秦渡鎮北側的靈臺,周人祭祀,所用為靈鼓,《周禮地官鼓人》言:“以雷鼓鼓神祀,以靈鼓鼓禮祀”。這是戶縣社火起源之根。隋唐以來這種祈福祭祀活動在漢族民間頗盛,已有壹定的程式和內容。這是戶縣社火形成的主要時期。

戶縣明清時期祭祀社神。地點在古縣城外內側的東南處,每年逢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知縣坐轎,率地方鄉紳,前有嗩吶開道,旌旗引進;後有鑼鼓助威,中間行進中有數轉八人相擡的八仙桌,桌上分別置以紙糊的胖大“春牛”及黍、稷、菽、麥、稻五谷樣品,在百姓的相擁中浩浩蕩蕩前往社壇祭祀。《東京夢華錄》中的“天曉,

諸司及諸行百姓獻送甚多,其社火呈現於露臺之上,所獻之物,動以萬數”,就是這種祭祀活動的真實記述。今天社火中的“大頭娃”,是舊時人們在後稷廟中供奉的後稷,為谷神;社火隊伍中的鑼鼓、嗩吶、旌旗,為舊時祭祀社神靈鼓、儀仗的直接延伸;社火隊伍中的地遊子、高肘子、高臺芯子則是舊時所擡的“春牛”及五谷樣品與其它民樂中雜技、雜耍相結合的衍生物。至1760年左右,戶縣鑿齒村已有民間的社火組織和制做的社火箱子。公元1944年(民國33年)原國民黨著名愛國抗日將軍關麟徵(戶縣真花磑人)曾邀請戶縣鑿齒村、楊家堡、穆家堡、定舟村等地的平臺社火和高臺芯子(二層5米多高,芯子紮2—3個小孩)、鑼鼓、竹馬、旱船、高蹺等到縣城表演。穆家堡裝扮的平臺社火《血戰長沙》因再現關麟徵等國民黨將軍與日寇血戰長沙的情景而受到關將軍的大加贊賞,將軍親自走下觀禮席給該社火鳴炮披紅,以示贊掖。新中國成立後,戶縣社火演出規模不斷擴大,1990年,戶縣喬家莊的背社火在“古絲綢之路2100周年紀念”活動西安焰火節上,壹鳴驚人,轟動全場,時任中***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李瑞環同誌及外國來賓紛紛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叫好。從80年代至今,戶縣政府每間隔2年組織壹次春節大型民間藝術展演活動,戶縣社火在民間藝術巡演中大放異極,展示出久傳不衰,歷久彌新的民間藝術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