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稹的拼音和意思

稹的拼音和意思

稹的拼音為:zhěn;意思是有(草木)叢生。

稹,漢語三級字,讀作稹(zhěn),有(草木)叢生、集於苞栩、古通“縝”,細密的意思。出自《周禮·考工記》——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陽也者,稹理而堅;陰也者,疏理而柔。

帶稹字的詩人——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學家。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壹說十五世孫)。

元稹少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擢校書郎,遷監察禦史。長慶二年(822),由工部侍郎拜相,後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大和五年(831年)去世,時年五十三,追贈尚書右仆射。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同倡新樂府運動,***創“元和體”,世稱“元白”。其樂府詩創作受到張籍、王建的影響,“新題樂府”直接緣於李紳。有《元氏長慶集》傳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壹百卷。現存詩八百三十余首。

元稹的早年經歷:

元稹於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年)二月出生於東都洛陽城南,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家族久居洛陽,世代為官。

元稹八歲時父親元寬去世,家貧無業,幼學之年,不蒙師訓。其出生書香門第的母親鄭氏擔起了教育元稹的擔子。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十五歲的元稹為盡快擺脫貧困,獲取功名,選擇投考相對容易的明經科,參加朝廷舉辦的“禮記、尚書”考試,以明兩經擢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