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曾經是陽谷縣的治安大隊長!
武松這壹輩子,只當過壹個官,那就是陽谷縣的都頭。武松能夠當這個都頭,是因為他赤手空拳,以壹人之力,打死了為害陽谷的老虎。陽谷縣令愛他勇武,讓他當了縣裏的步兵都頭。
那麽,武松這個官,到底有多大呢?是不是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是壹個無足輕重、芝麻粒壹樣大的官兒呢?
壹、都頭到底是什麽官
宋朝軍制,都頭相當於壹個連級軍官,是廂軍編制中最末壹級,壹“都”大約管轄壹百人。
施耐庵《水滸傳》,官職設置比較混亂,甚至是不同朝代、不同時期的官職壹齊出現。只能有個大概的比較。很顯然,縣壹級的都頭,大致是比照廂軍的設置。
要看武都頭這個官有多大,得從他的日常工作職責來分析。武松在陽谷縣,管理的是巡邏、緝捕、辦案、通訊等工作,很顯然,就是在負責壹縣的治安。稱他為治安大隊的大隊長挺恰當的。
嚴格意義上來講,“都頭”不是官,而是吏。吏其實就是低級的辦事員,如果沒有大的機遇,在階層分野嚴重、階層固化的宋朝,終生都不可能當官。
所以都頭就是壹個縣的微末小吏而已!再說深壹點,他就是縣令雇傭的人而已。
二、都頭真的是個“小”官嗎
壹說起都頭, 許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官特別“小”,芝麻粒大的官。
沒錯,武松這個都頭,是由縣令直接任命的,根本不是國家正式任命的官員,什麽告書、委任狀之類的壹律沒有,也沒有組織部門談話。只需要縣令直接任命就能夠走馬上任!
這個官只能管管治安,抓抓賊,維持壹下市容,其余的事根本管不了!問題在於:武松為什麽欣然答應?並且異常感激?幹得有聲有色、盡心盡力?
武松是個武藝高強、性格爽朗的好漢,為什麽會看得上這樣壹個小官?豈不是有損英雄形象!非也!壹個小小的都頭,放在整個大宋官場,確實是個不起眼的小吏,但是這樣壹個小吏,在壹個縣裏,卻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別看他手裏的權力小,可是在他的壹畝三分地裏,凡事都是他說了算。縣令把這壹塊交給他,就是把這壹塊的“好處”送給了他。無論是上下其手,還是巧立名目,都是他說了算。
在老百姓的眼裏,是官大過天,誰敢與官府對抗?只要武松能夠把這攤子事管好,該有的孝敬壹分不缺,該打點的就打點,幾年下來變成豪富也未可知。
縣官不如現管,就算是那些豪門巨富、縣裏的頭面人物,要辦事不也得找武松?他們的親友親朋,出了事是不是也得找武松打點?
壹個都頭雖小,只要融入了陽谷縣這張關系網,卻有著巨大的能量。小官巨貪的例子還少嗎?
三、都頭小吏與梁山招安
都頭雖小,雖然只是縣令自己任命的小吏,可常人想要當這個都頭,那是千難萬難!
在宋朝,想要進入體制內,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壹個平頭百姓想進入官場,僅僅靠苦讀是沒有用的。陽谷縣那麽多人,能當都頭的有幾個人?
正因為宋朝體制內優厚的待遇,還有種種不可言說的好處,才讓人拼命想擠進這個圈子。武松不是挺喜歡別人叫他武都頭嗎?人家稱呼林沖為林教頭,他不是欣然答應嗎?
林沖被高俅迫害,始終忍氣吞聲、逆來順受,不也是貪戀體制內的好處,幻想著壹直呆在體制內嗎?就連魯智深,介紹自己不也是喜歡自稱“提轄”嗎?
梁山為什麽最終接受招安?因為從上到下,都知道體制裏的好處。許多人上梁山,是被逼無奈,如果有機會,他們壹定會選擇回到體制裏。
尤其是曾經在大宋體制內呆過的,比別人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招安的好處。所以,宋江接受招安,實在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對梁山來講也是最好的選擇。
結語:武松原本是個在逃人員,意外打死了老虎,成為陽谷縣的都頭,對他來講這簡直是天上掉起來的好事。
我們假設壹下,假如沒有潘金蓮這檔子事,以西門慶的手段、交際,遲早要和武松打交道,如果兩個人都恪守官場規則,最終很有可能成為好兄弟。從此,梁山上少了壹個行者武松,陽谷縣多了壹個都頭武松,這才是真正的社會啊!
在前期,武松確實是喜歡人家稱他為都頭,當他看清了官場的黑暗和大宋朝廷的無恥之後,終於對現實失望了。
他號“行者”,行走在這世間,看遍了江湖,歷盡了冷暖,遭受了失去親人的刻骨之痛,承受了兄弟故去的無限悲涼,最終於六合塔下終老。
武松用自己壹生的努力,告訴了我們什麽叫俠義,什麽叫好漢!也告訴了我們什麽叫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