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的壹天晚上,壹位青年坐在花園裏觀賞月亮。他仰望那鑲著點點繁星的蒼穹,思索著為什麽月亮會繞著地球運轉而不會掉落下來。忽然,有個東西打在了他的頭上,這並不很重的壹擊,把他從沈思中驚醒。他低頭壹看,原來,是壹只熟透的大蘋果從樹上掉落下來。他撿起蘋果,又壹次陷入了沈思:為什麽蘋果不落向兩旁,不飛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這壹定是地球有某種引力,把所有的東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壹亮:蘋果是這樣,月亮也是如此,月亮壹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運轉。因為有引力,使它不能遠離地球;因為有速度,使它不會像蘋果壹樣掉落下來……夜漸漸地深了,青年手中拿著蘋果,開心地笑了。他就是發現萬有引力的英國科學家牛頓。這壹年,他才24歲。
牛頓,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國。他爸爸是個自耕農,在他出世前兩個月就死去了。他兩歲起就跟著年邁的祖母過著貧困孤苦的生活。
牛頓在12歲的時候進入格蘭鎮小學讀書。他從小就非常熱愛科學,經常制造壹些靈巧的小機械。他自己制作了壹個小巧的水鐘,是仿照沙漏的作法制成的。用壹個小水池,使池中的水緩緩流出,水面逐漸降低,水面上的浮標就跟著逐漸下降,於是帶動指針轉動,指示時刻。
放風箏,是孩子們都喜愛的遊戲。聰明的小牛頓更玩出了新花樣:壹天晚上,他把壹只紙燈籠系在了風箏上放到天空。許多看見了空中風箏的人,都叫起來:“彗星!”當人們知道天空中閃亮的是風箏上的燈籠,才恍然大悟了。
牛頓是個意誌堅強的孩子。在學校裏,當他受到大同學的侮辱時,他總是拼命反抗。他常說:“無論做什麽事情,只要肯努力奮鬥,是沒有不成功的。”正是這種頑強的精神,帶領牛頓登上科學群山那壹個又壹個巔峰。
牛頓在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時,常常會忘記自己和別人的存在,陷入壹種“癡迷”的狀態。
有壹次,他請朋友到家裏做客。當他走出房門去拿酒時,忽然想起關於月球軌道的運算,於是就把請客的事忘到了九霄雲外,自顧自地忙著計算起來。朋友知道牛頓的脾氣,只好自己吃掉了盤子裏的雞,把骨頭吐在了桌子上。牛頓終於計算完了,這才想起請客的事。走回桌前壹看,雞只剩下了骨頭,他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還沒有吃飯呢,原來已經吃過了。”
盡管牛頓在科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卻仍然十分謙虛。他曾這樣說過:“如果我所見的比笛卡爾(法國17世紀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要遠壹點兒,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
在英國烏爾索普牛頓老家的花園裏的那棵蘋果樹,壹直被精心地保護著。1820年,這棵樹死後,被分成好幾段,分別在英國皇家學會等處保存了起來。這棵與科學結緣的蘋果樹,不僅留有牛頓嚴謹學風的印記,更流傳著牛頓謙遜的美德。
提問者: 去Q吧 - 初入江湖 三級
您不登錄也可以回答問題
我來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納則獲得懸賞分以及獎勵20分
二級及以上用戶登錄後可以上傳圖片
參考資料:
匿名回答 積分規則
登錄後回答可以獲得積分獎勵,並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登錄 | 註冊
回答 *** 5 條
他太厲害了
回答者: 張眾謀 - 初入江湖 二級 5-17 16:46
今天,我要告訴妳們壹個秘密,我最喜歡的壹本書是《科學家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許多科學家經歷種種磨難,最後終於成功的事情。
這本書既給我了知識,又教育了我,比如諾貝爾拼命刻苦鉆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還想著幫人們解開未解開的難題的品質等。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牛頓,他生在意大利,是壹個近代科學歷史上的經典的物理學的大師,他曾發現了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落體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為未來人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此外他還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對光的分解研究,打開了近代光科學研究的大門。他發現,陽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對以後人們研究光時作出了很大的幫助。
這種廢寢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感到敬佩:有壹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點事出去了,臨走前叫牛頓煮雞蛋吃。等到老太太回來後,問牛頓雞蛋煮好了沒有,牛頓邊工作邊說煮好了。等她掀開鍋蓋壹看,被驚呆了。原來因為牛頓忙於計算,錯把懷表當成雞蛋放進鍋裏去煮了!
這本書真是太好看了,所以我建議大家沒事時也讀讀這本《科學家的故事》
回答者: GS神天兵 - 魔法學徒 壹級 5-17 18:04
牛頓出生在英國的壹個農民家庭裏。小時候他沈默寡言,而且學習成績壹般。但他從小就熱愛讀書,也很喜歡做手工。有壹次牛頓帶著壹架自己做的小風車到學校給同學們看,有兩個同學諷刺他,牛頓就把他們兩個人打翻在地上。結果牛頓受到了老師嚴厲的懲罰,並被勒令退學,母親也怪他不爭氣。這件事對牛頓的打擊很大,於是他發奮讀書,要為自己爭壹口氣,不久他的成績就開始直線上升,老師和同學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了。
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牛頓被迫輟學回家幹農活。但是他卻還是不放棄讀書和科學實驗。有壹天下起了傾盆大雨,牛頓為了做他的實驗,在狂風大雨裏逆風、順風地跳躍,渾身淋得像落湯雞壹樣,他的媽媽心疼地將他強行拽回了家。在聽了他的反復解釋後,他媽媽決定讓他重返校園。牛頓很珍惜這個機會,更加努力學習。不久他就考上了劍橋大學。
在大學裏,他發現他的數學不好。於是他就制定了詳細的三年計劃,並認真地去完成,最後數學成為他最好的功課。憑著他的勤奮努力,最終他成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讀完牛頓的故事後,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牛頓的耐心和毅力。牛頓雖然是壹名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可是他也遇到了許多困難,但他從來不因為困難而退卻,遇到挫折總是頑強地站起來。所以我們應向他學習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聯想到我自己,我雖然有非常好的學習條件,但是我卻不知道珍惜。學習缺乏主動性,總是需要別人的催促;學習中碰到壹點兒困難就大呼小叫,讓別人幫忙,而不是積極地開動腦筋想辦法。看了牛頓的故事後,我決定以後要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多動腦,勤練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回答者: fzq1997 - 江湖新秀 四級 5-18 19:49
依撒克·牛頓(1642-1727)英國科學家。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建立經典力學的基本體系,在光學、熱學、天文學方面都有創造性的貢獻,在數學方面又是微積分的創始人之壹。
三百多年前的壹天晚上,壹位青年坐在花園裏觀賞月亮。他仰望那鑲著點點繁星的蒼穹,思索著為什麽月亮會繞著地球運轉而不會掉落下來。忽然,有個東西打在了他的頭上,這並不很重的壹擊,把他從沈思中驚醒。他低頭壹看,原來,是壹只熟透的大蘋果從樹上掉落下來。他撿起蘋果,又壹次陷入了沈思:為什麽蘋果不落向兩旁,不飛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這壹定是地球有某種引力,把所有的東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壹亮:蘋果是這樣,月亮也是如此,月亮壹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運轉。因為有引力,使它不能遠離地球;因為有速度,使它不會像蘋果壹樣掉落下來……夜漸漸地深了,青年手中拿著蘋果,開心地笑了。他就是發現萬有引力的英國科學家牛頓。這壹年,他才24歲。
牛頓,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國。他爸爸是個自耕農,在他出世前兩個月就死去了。他兩歲起就跟著年邁的祖母過著貧困孤苦的生活。
牛頓在12歲的時候進入格蘭鎮小學讀書。他從小就非常熱愛科學,經常制造壹些靈巧的小機械。他自己制作了壹個小巧的水鐘,是仿照沙漏的作法制成的。用壹個小水池,使池中的水緩緩流出,水面逐漸降低,水面上的浮標就跟著逐漸下降,於是帶動指針轉動,指示時刻。
放風箏,是孩子們都喜愛的遊戲。聰明的小牛頓更玩出了新花樣:壹天晚上,他把壹只紙燈籠系在了風箏上放到天空。許多看見了空中風箏的人,都叫起來:“彗星!”當人們知道天空中閃亮的是風箏上的燈籠,才恍然大悟了。
牛頓是個意誌堅強的孩子。在學校裏,當他受到大同學的侮辱時,他總是拼命反抗。他常說:“無論做什麽事情,只要肯努力奮鬥,是沒有不成功的。”正是這種頑強的精神,帶領牛頓登上科學群山那壹個又壹個巔峰。
牛頓在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時,常常會忘記自己和別人的存在,陷入壹種“癡迷”的狀態。
有壹次,他請朋友到家裏做客。當他走出房門去拿酒時,忽然想起關於月球軌道的運算,於是就把請客的事忘到了九霄雲外,自顧自地忙著計算起來。朋友知道牛頓的脾氣,只好自己吃掉了盤子裏的雞,把骨頭吐在了桌子上。牛頓終於計算完了,這才想起請客的事。走回桌前壹看,雞只剩下了骨頭,他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還沒有吃飯呢,原來已經吃過了。”
盡管牛頓在科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卻仍然十分謙虛。他曾這樣說過:“如果我所見的比笛卡爾(法國17世紀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要遠壹點兒,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
在英國烏爾索普牛頓老家的花園裏的那棵蘋果樹,壹直被精心地保護著。1820年,這棵樹死後,被分成好幾段,分別在英國皇家學會等處保存了起來。這棵與科學結緣的蘋果樹,不僅留有牛頓嚴謹學風的印記,更流傳著牛頓謙遜的美德。
回答者: 825063740 - 試用期 壹級 5-18 21:00
波義耳——懷疑派化學家
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於愛爾蘭的壹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並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遊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遊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後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由於戰亂、父親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國隨姐姐居住在倫敦。在那裏開始學醫學和農業。學習中接觸了很多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很快成為壹位訓練有素的化學實驗家,同時也成為壹位有創造能力的理論家。在這期間,他同許多學者壹起組織壹個科學學會,進行每周壹次的討論會,主要討論自然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在實驗室中遇到的問題。波義耳稱這個組織為“無形大學”。這個學會就是著名的以促進自然科學發展為宗旨的“皇家學會”的前身。波義耳是該學會的重要成員。由於學會的分會設在牛津,波義耳於1654年遷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設備齊全的實驗室,並聘用了壹些很有才華的學者作為助手,領導他們進行各種科學研究。他的許多科研成果是在這裏取得的。那本劃時代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是在這裏完成的。這本書以對話的體裁,寫四位哲學家在壹起爭論問題,他們分別為懷疑派化學家、逍遙派化學家、醫藥化學家和哲學家。逍遙派化學家代表亞裏土多德的“四元素說”觀點,醫藥化學家代表“三元素說”觀點,哲學家在爭論中保持中立。在這裏,懷疑派化學家毫不畏懼地向歷史上權威的各種傳統學說提出挑戰,以明快和有力的論述批駁了許多舊觀念,提出新見解。該書曾廣泛流傳於歐洲大陸。
波義耳十分重視實驗研究。他認為只有實驗和觀察才是科學思維的基礎。他總是通過嚴密的和科學的實驗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在物理學方面,他對光的顏色、真空和空氣的彈性等進行研究,總結了波義耳氣體定律;在化學方面,他對酸、堿和指示劑的研究,對定性檢驗鹽類的方法的探討,都頗有成效。他是第壹位把各種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劑的化學家。石蕊試液、石蕊試紙都是他發明的。他還是第壹個為酸、堿下了明確定義的化學家,並把物質分為酸、堿、鹽三類。他創造了很多定性檢驗鹽類的方法,如利用銅鹽溶液是藍色的,加入氨水溶液變成深藍色(銅離子與足量氨水形成銅氨絡離子)來檢驗銅鹽;利用鹽酸和硝酸銀溶液混合能產生白色沈澱來檢驗銀鹽和鹽酸。波義耳的這些發明富有長久的生命力,以至我們今天還經常使用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義耳還在物質成分和純度的測定、物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實驗。在1685年發表的《礦泉水的實驗研究史的簡單回顧》中描述了壹套鑒定物質的方法,成為定性分析的先驅。
1668年,由於姐夫去世,他又遷居倫敦和姐姐住在壹起,並在家的後院建立實驗室,繼續進行他的實驗工作。晚年波義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對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義耳因勞累而中風,之後的健康狀況時好時壞,當無法在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時,他致力於整理他多年從實踐和推理中獲得的知識。只要身體稍感輕快,就去實驗室做他的實驗或撰寫論文,並以此為樂趣。1680年,他曾被推選為皇家學會的會長,但他謝絕接受這壹榮譽。他雖出身貴族,但他壹生醉心的卻是在科學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從未結婚,用畢生精力從事對自然科學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這位曾為17世紀的化學科學奠定基礎的科學家在倫敦逝世。恩格斯曾對他作出最崇高的評價:“波義耳把化學確定為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