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武當的名勝

武當的名勝

凈樂宮:武當山八宮之首,始建於明代永樂11年的武當山凈樂宮,因1958年興修丹江口水庫時淹沒在水庫之中,宮中的牌樓、龜馱碑等壹批文物搬遷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資7000萬元,全面實施凈樂宮復原工作,經過2年多的施工,壹期工程廣場、山門、禦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現雛形,再現了當年凈樂宮的宏偉氣勢,成為丹江口南水北調工程地上文物搬遷復原的範例

玄嶽門:是“治世玄嶽”牌坊的俗稱,為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建築。建於明嘉靖三十壹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寬12.8米,石鑿榫卯而成。正中坊額上刻著嘉靖皇帝親書“治世玄嶽”4個大字,筆勢雋永剛健。

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建於明永樂十壹年(公元1413年),建造宮觀廟宇2200間,嘉靖三十壹年又經修葺,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最大的單元。後來大部分毀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現存部分建築和遺址,還建有重達百噸的“龜馱碑”亭四座。

磨針井:又名純陽宮。坐落在老營以南12公裏處,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現存磨針井為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廂房50余間,面積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復真觀。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現基本保持當年規模,是武當建築群中的壹個較大單元。

南巖:為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之“聖境”,是武當山36巖中風光最美的壹處。明永樂十壹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宮殿、道房、亭臺等大小房間150間,賜額“大聖南巖宮”,到嘉靖三十壹年(公元1552年)擴大到460間。今存石殿,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等建築。

瓊臺觀:位於天柱峰東南麓約10公裏,垂直距離1350米,分為上觀、中觀、下觀。在元代時,稱為“瓊臺宮”。明清時修葺擴建有24座道院,廟房數百間。至清鹹豐六年(1856年),毀於兵火。現已修復部分廟房。該處系武當山客運索道的起始點。已成為重要的遊客集散地。

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壹年(公元1413年),原建宮殿、廊廡、齋堂、亭臺等860多間,賜額“太元紫霄宮”。紫霄宮背依展旗峰;面對照壁、三臺、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為禹跡池、寶珠峰。周圍山巒天然形成壹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

金殿: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當天柱峰之巔,建於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進深為三間,高5.54米,長4.4米,寬3.15米,全為銅鑄鎏金。是世界罕見的銅建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