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這種新工具可以更有效、更迅捷地實現目的。在人類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壹種工具能與網絡相媲美。毫不誇張地說:終有壹天,作為人類信息集結地的圖書館將很快失去地理上的意義,網絡將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圖書館,成為人類文明的記憶;世界各地的人,可以為了同壹個目標協同工作,時間、空間、地理、國界,甚至有壹天,語言都不再是障礙,惟壹能夠阻礙妳的,就是妳寧願保持孤獨。
2、網絡帶來了壹個新的世界,即虛擬空間。
壹花壹世界,壹沙壹天國,網絡本身就是壹個完整的世界。地球真的成了地球村。美國哲學家莫蒂默.阿德勒壹次在接受采訪時說:“整個地球都變小了——不是從地理上,而是從通訊和旅行的意義上這麽說,它比1787年準備組成合眾國的13個北美殖民地還要小。”這壹點也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取代購物中心、辦公大樓和其他不動產,成為經商售貨和提供服務的主要場所,這種潮流對房地產的出售、出租和價格具有毀滅性的影響。也許有壹天,網絡空間將成為人類主要的活動場所。
3、網絡帶來了壹種新的文化。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思想與文化的大融合正在互聯網上悄然進行,逐漸形成網絡社會的行為規範和價值觀念,並最終融入現實的主流社會,從而在文化層面上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生活,當然它帶來的變化無人能夠預料。古人有言: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應該親身上網感受網絡帶來的變化,否則,當網絡風暴改變我們的生活後,我們卻不能如優雅的古人般地探問:“昨夜雨疏風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4、網絡帶給了人們無限遐想。
網絡,有人說它“神奇”;有人說它是“怪物”。無論世人如何評說,有壹點可以肯定,就是它的強大生命力!當今,網絡信息化已席卷全球,世界各國紛紛未雨綢繆,加快信息高速公路的規劃和建設。面對這樣的情景,任何壹個人都不得不開始思考,這到底會引發什麽樣的事情呢?最大膽的設想、最激進的意見、最猛烈的批評都指向同壹個目標——網絡。就像魯迅先生說看《紅樓夢》壹樣:“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幃秘事。”
樂觀者說,網絡將帶我們進入電子桃花源,實現如陶淵明所描述的“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網絡克服了技術上的阻礙,人類大同社會的理想將隨著網絡社會的到來而成為現實;網絡將使地球成為地球村,“四海之內皆兄弟”不再是理想。
樂觀者預言網絡將徹底打破地域、年齡、經濟能力等對文化消費的禁錮,使未來社會成為壹個和諧統壹的文化圈。人類社會將最終進入平等開放、***享民主的時代。知識不再被壟斷在貴族或文化精英手中,而是通過網絡輻射到每壹個家庭和美壹個需要它的人那裏,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自由自在地參與,互聯網絡徹底填平了大眾與精英之間的鴻溝。
悲觀者認為,網絡將是壹個電子深淵。前伊拉克官方報紙聲稱,Internet是“文明、文化、利益和倫理的終結”,“是魔鬼撒旦滲透到世界上每壹個角落的陰謀”。
還有人認為網絡的發展不僅不會帶來大同社會,甚至還可能給所有抱著美好願望的人壹個諷刺:網絡越發展,越可能在掌握信息技術的人和不掌握信息技術或者貧窮的人之間制造壹條鴻溝,擴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
變革、沖突、反差、崩潰、疑問、時空的錯亂……網絡帶來的這壹切似乎都像“世紀末”的混亂。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無完人,物無完物。即使把網絡想象得富麗堂皇,但是就目前來說,它畢竟還存在著種種弊端:網絡語言以英文為主,對於母語非英語的國家的使用者而言,普遍存在著語言障礙;網絡安全存在隱患,諸如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其他如費用居高不下、服務質量與效率低下、黃毒泛濫,等等。
5、網絡必將同中國壹起走向繁榮。
在我國,自1994年正式接入互聯網以來,至今也只有13年多的時間,還處在壹個少年時期。就在這短短的13年時間裏,中國的互聯網卻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曾說:“進入網絡時代是壹個過程,它的開始點用什麽來標誌,沒有公認的定義。我們在描述壹個時代的時候,常常有各種簡略的說法,比如‘原子能時代’、‘計算機時代’等。遺憾的是,以前中國進入每壹個時代,都遲到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這次進入網絡時代沒有遲到,幾乎和美國、歐洲同步。這壹點已經被事實證明:我們的網絡用戶每年以20%到400%的速度增長”。
網絡在發展中,雖然還有種種弊端,種種缺陷,但瑕不掩瑜。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新事物的發展,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總的趨勢是上升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網絡必將在中國乘長風,破萬裏浪,同中國壹起走向繁榮強盛。青少年也必將在網絡這個世界裏施展才華,有所創造,有所發明,使互聯網真正成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載體,服務於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