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忠,任職天津戲校。楊派三絕中的胡琴。
有非常高超的操琴技藝,胡琴伴奏創造性地發展出“密不透風”的裹腔拉法。
更有建樹在於,楊派老生的形成,有楊寶忠的很大功勞。楊寶忠教唱楊寶森;楊派胡琴伴奏別具壹格,胡琴尺寸積極,唱腔尺寸平穩,壹靜壹動,壹張壹弛,相濡以沫,相得益彰。這才當得起楊派聲腔中胡琴壹絕。
在楊寶忠先生的著作中,有明文記載,李慕良先生初給馬連良拉伴奏,此時楊寶忠先生即將離開馬連良。楊寶忠曾悉心教授李慕良伴奏的拉法。
座下弟子眾多,王鶴文,趙建華,李亦平。。。
汪本貞,裘先生的琴師。操琴技術功力出類拔萃,無人能出其右。同樣的過門,汪先生拉出來穿雲裂帛,金石聲震。裘先生曾換了幾個琴師,沒人能拉出那種氣勢。今天,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存有的京劇錄音(大 探 二),很好地記錄了汪先生的伴奏。用“石破天驚”形容聽覺感受,壹點不為過。能把京胡聲音記錄這麽好的錄音,當為稀有。
座下弟子,大名鼎鼎宋士芳。
陳彥衡,(約1864——1934)戲曲音樂家。排行十二,人稱“陳十二”。原藉四川,久居北京。因愛好京劇而悉心鉆研京胡樂律,並得到梅雨田指導,遂成京胡名家。對京劇老生,特別是譚鑫培的唱腔,深有研究。名演員余叔巖、言菊朋等都曾受其教。偶爾以業余身份登臺演奏,但從未正式搭班。晚年以教戲為業。工書畫。曾記錄譚鑫培所演十壹種劇目的工尺譜,編成《說譚》、《戲選》、《燕臺菊萃》等書,建國後合刊為《譚鑫培唱腔集》十種。又有《舊劇叢談》,論述譚和同時期演員的表演藝術。
孫佐臣,(1862——1936)京劇琴師。名光通,乳名老元,北京人。初演小生,後改琴師,為老生許蔭棠、賈洪林操琴。與梅雨田齊名。曾給許多著名演員伴奏。譚鑫培慕名,邀為琴師,隨譚多年。弓法靈活,手音響亮,耳聰手快,隨腔穩準,尺寸運用自如,並以“花點”著稱。據傳他手指特長,琴弦上高音部位,無須“換把”就能按到。譚鑫培的《李陵碑》、孫菊仙的《道遙津》、汪桂芬的《文昭關》,他都曾伴奏,不須事先對腔就能應付裕如。
梅雨田,(1869——1914)京劇琴師。名啟勛,乳名大鎖。京劇名旦梅巧玲之長子、梅蘭芳之伯父。祖籍江蘇泰州,久居北京。幼時酷愛音樂,從賈祥瑞習昆笛,擅長京劇場面各種樂器,後又拜李春泉專學京胡。曾長期為譚鑫培操琴,與鼓師李五(李奎林)被譽為譚之左輔右弼,三人搭擋,珠聯壁合,相得益彰。他運弓有力,指法諳練,托腔嚴謹,造詣深厚。為人率直,性格高傲,但頗為人們尊重。著名京劇研究家紅豆舘主、陳彥衡等常登門求藝。曾為清“內廷供奉”。據傳譚鑫培演《擊鼓罵曹》以曲牌(夜深沈)伴奏,始自梅雨田。
徐蘭沅,(1892——1976)京劇琴師。北京人。幼年學戲,生旦凈醜各行都曾涉獵。1908年正式拜師改習文試場面,以操京胡為其特長。經常向譚鑫培的琴師和鼓師梅雨田、劉順求教。由於他戲路寬,熟諳伴奏音樂,精通曲牌、鑼經,被稱為“六場通透”的樂師。1910年開始登臺操琴,為青衣吳彩霞伴奏,次年吳偕劉鴻聲至上海演出。1913年入富連成社任琴師,業務知識愈益豐富。後為譚鑫培伴奏,直至譚逝世。1921年梅蘭芳籌備赴港演出,他加入“梅劇團”,由此開始了與梅二十八年的合作。在伴奏中運用優美和諧的“過門”和巧妙的“托腔”、“墊頭”,為梅的演唱起了烘雲托月的作用。幾十年來,梅所排演的新戲,在場子的穿插、曲牌的選擇、唱腔的組織上都有徐的精心創造。他熱心培養下壹代,是具有高度教學水平的教師。著有《徐蘭沅操琴生活》壹書。
王少卿,(1900——1959)京劇琴師。北京人,原籍江蘇淮陰。京劇老生王鳳卿之子。初學老生,後改學胡琴,拜曹心泉為師。久為王鳳卿、梅蘭芳操琴。他擅長用長弓,音質堅實,氣勢大度,指法靈活,柔和圓潤。為梅蘭芳創制之唱腔,優美動聽,富於新意。豐富和發展了演奏京胡的技術、技巧,如《貴妃醉酒》之中之(柳搖金)曲牌,用多種把位作各種變奏,由他所創,增強了這壹曲牌的藝術表現力。梅蘭芳在演出中增加二胡托腔,也是由他創始。
楊寶忠,(1900——1968)京劇琴師。號信臣,北京人,原籍安徽合肥。名旦楊小朵之子。初從張春彥學戲,後拜余叔巖為師,演老生,藝名小小朵。清未民初演出於北京、天津,以《轅門斬子》、《捉放曹》等劇著名。不久因病輟演,賦閑家居,專攻胡琴,常在北京各票房為人伴奏。由於熟諳“譚派”唱腔,伴奏駕輕就熟,深受演唱者的歡迎。後長期為其堂弟楊寶森伴奏,琴藝唱腔相得蓋彰。其伴奏過門短弓、快拉見長,急如疾風騾雨。其“托腔”和“小墊頭”穿插唱腔之間,絲絲入扣,形成京胡伴奏的獨特風格。建國後任天津市戲曲學校教師。
李慕良,京劇琴師。字孟鄂,湖南長沙人。1916年生。父李趕三系京劇醜腳演員,曾與歐陽予倩、田漢合作演出。他七八歲開始學戲,演老生。九歲學拉胡琴,十二歲登臺,十四歲在長沙代人為馬連良伴奏,馬視為奇才,收為弟子,1935年隨馬到北京,繼續學唱老生,間亦為言菊朋吊嗓操琴。1937年經馬連良介紹,拜徐蘭沅為師。1940年後長期為馬連良專職操琴。1956年隨馬參加北京京劇團。他熟諳京劇曲調,造詣高深,勇於革新。演奏流暢華麗,善於設計新腔,對“馬派”唱腔的發展作出許多貢獻。在《赤壁之戰》、《趙氏孤兒》、《海瑞罷官》以及現代戲劇《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中,對唱腔、伴奏、曲牌音樂均有革新創造。尤以《趙氏孤兒》壹劇,與裘盛戎***同改作“漢調二黃”,成為當前廣為流傳的花臉新腔。1961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北京京劇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專門從事唱腔、音樂設計和教學工作。
尤繼舜:國家壹級演奏員。琴師、作曲。幼時在其父的開蒙下學琴。12歲考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藝術學院京劇科學藝。後入江蘇省戲劇學校京劇科,畢業後先入江蘇省京劇院,1969年調上海京劇院《智取威虎山》劇組操琴。曾拜趙濟羹為師,並求教於汪本貞、李慕良、鐘世章、何順信、王瑞芝、姜鳳山、沈玉才等名家。他酷愛京劇,謙遜好學,琴藝音色飽滿,清徹純凈,靈巧華麗,手法敏捷。1990年首次在滬舉辦京胡演奏、伴奏專場,演奏的《躍龍門》、《燈節》、《無題》、《雲雀》等深得觀眾好評,並錄制出版了個人專集。幾十年來,先後給南北眾多京劇名家操琴,藝術影響深遠。梨園界贊京胡名家有“南尤北燕”之說,“南尤”即指尤繼舜。參與創作的主要京劇作品有《長恨歌》、《貞觀盛事》、《廉吏於成龍》。曾獲得第三屆、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作曲(音樂設計)獎。
燕守平:國家—級演奏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沈媛:出生於梨園世家,祖父沈玉才是京劇界著名琴師。壹九八四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師承張素英、黃金陸、費玉明、劉鐵山等。壹九九 O 年畢業進入北京京劇院工作。
上海京劇院琴師:周誌良:
京胡演奏員。自幼酷愛京劇,先後師從上海京胡名家沈雁西、尤繼舜、盧文勤、沈毓琦等。1979年考入上海戲曲學校,主修京胡專業,坐科6年。畢業後留校任教。
上海京劇院琴師:李壽成:
琴師。壹級演奏員。1963年畢業於上海京劇院學館。師從趙濟羮學習操琴,工京胡,畢業後在上海京劇院工作。曾在《海港》劇組任主要琴師。
京胡名家——王鶴文
王鶴文是著名京胡演奏家楊寶忠的學生。他的胡琴演奏藝術,在繼承老師技法的同時,刻意追求“嚴、足、帥、博”4個字。
京胡名家:何順信
京劇琴師。祖籍河北河間,生於呼和浩特市。
梅雨田:京劇琴師。梅蘭芳伯父。祖籍江蘇泰縣,久居北京
孫佐臣
琴師:秦勤,壹九八七年至壹九九三年畢業於重慶藝校.
壹九九五年壹優異成績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大專班,師從吳炳璋、王鶴文、曹寶榮並得到京胡大師何順信親授之《望江亭》《狀元媒》《龍鳳呈祥》《楚宮恨》,唐在炘先生親授《鎖麟囊》《坐宮》等劇目。
壹九九七年畢業分配於北京京劇院青年團,為青年團重點劇目《吳漢殺妻》《驛亭謠》《三打白骨精》擔任京胡伴奏。改革後,在二團又為《沙家濱》《碧波仙子》《呂布與貂蟬》《四郎探母》《龍鳳呈祥》《紅鬃烈馬》《白蛇傳》等戲擔任伴奏,其中《沙家濱》在全國巡回演出和中央電視臺的現場直播中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二 OO 二年為著名青衣演員張麗雯伴奏新編 歷史 劇《李亞仙》。
劉 正 輝 :
京劇琴師,1958 年 出 生 於 北 京,現 在 中 國 戲 曲 學 院 任 教。他 致 力 於京 胡 演奏藝術和京胡制作技藝的提高,經 過 多 年 的 潛 心 鉆 研 京 胡 制 作 藝 術,從 師 當 代 京 胡 制 作 大 師 許 學 慈 先 生,得 其 真 傳。其 出 版 著 作、聲 樂 制 品 被 國 內 外 專 業 及 業 余 人 士 喜 愛 收 藏。
當推過世的孫佐臣,梅雨田,徐蘭沅,王少卿,趙繼羹,李慕良,楊寶忠以及現在當紅的王鶴文,尤繼舜,燕守平,宋士芳等人都是聖手級的琴師。
在京劇發展史上,真正使我了解的是我父親拉京胡最棒的!拉京胡棒的北京上海濟南等京胡聖手我不了解,只聽他們拉的棒,都不認識。我父親拉京胡在我心中就是"京胡聖手"。
我從小時候記事,見父親在家晚上自拉自唱,去瓜棚看瓜也帶著京胡,幹活休息時也拉唱壹陣子。父親拉京胡昂著頭,迷上眼睛,邊拉看唱,唱老生、小生、花旦、老旦。我最愛聽父親拉的京胡。
1956年至1965年期間,差不多過年唱戲,冬天晚上在大隊的大屋裏排戲,主要排京劇《紅娘》、《玉堂春》、《打漁殺家》等。父親拉京胡,有二人隨拉二胡。有時父親打鼓板。有演唱的幾人。排好戲春節後演幾晚上,給山村帶來節日的歡聲笑語。
在我心中我父親齊永昌就是山村裏的"京胡聖手 !
中國京胡聖手是很多的,幾代人裏都有京胡拉的很棒的高手,除了當今較有名望的尤繼舜、燕守平、王鶴文、李祖銘等大師以外,我記得還有多位京胡高手已經去世了,天津的楊寶忠、李寶華、魏國勇、等等(還有本人不知道的琴師不太清楚),後來又有姚利、王彩雲、等幾位京胡高手。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在中國京劇發展史上,京劇唱腔要有京胡伴奏紅花配綠葉,四大名旦,四大須生,他們形成了自己壹套流派風格,創建了自己壹套流派唱腔,然而他們的唱腔形成離不開琴師,琴師設計唱腔幫助了流派的形成,京劇表演藝術家與著名琴師長期合作磋磨唱腔基礎上,長年累月與這些京劇表演藝術家壹起不離不棄,研究壹句唱腔要伴奏上萬遍,二十幾年,三十幾年他們在壹起總結出了京劇唱腔的精髓,因此人們通過研究京劇唱腔入門後,基本上可以弄懂京劇傳統戲音樂,然後妳喜歡上了京劇藝術京劇伴奏樂器小小京胡這個小小京胡是要從兒童時期開始學習的,因而我們從小學習京胡藝術,我們要向壹位京胡大師,京胡聖手,全世界,全中國只有壹位沒有第二位楊寶忠京胡大師,那麽我們為什麽要認為只有壹名京胡大師楊寶忠呢?全國京劇界,全國戲迷壹致***認楊寶忠京胡大師挑不出任何毛病,是我們京劇界,戲迷崇拜的壹位京胡聖手。話說到這個分上了老生常談,小小京胡基本上沒有普及到位失傳二代人很可惜。
妳提的這個問題還真把我難住了。原諒我才疏學淺。只能說出:李慕良、孫佐臣、燕守平、李祖銘、徐蘭沅、王鶴文、尤繼順這些位新老京胡大師了。
個人認為,太多了,楊寶忠,沈玉才,汪本禎,燕守平,尤繼舜,王鶴文,何順信,李慕良,姜鳳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