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讀(zhong)的意思是兵力雄厚;第二個讀(chóng)的意思是又壹次,再壹次。
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選自肖華著晨耕、生茂、唐訶、遇秋等人作曲的《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長征組歌》壹***10個樂章。《四渡赤出奇兵》是其中的第四樂章。歌詞如下:
橫斷山,路難行。
天如火來水似銀。
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壹家人。
橫斷山,路難行。
敵重(zhòng)兵,壓黔(qián)境。
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
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
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擴展資料
四渡赤水戰役概述
四渡赤水是紅軍長征初期,國***兩軍最高統帥毛澤東與蔣介石在軍事指揮能力上的壹次最直接較量。
毛、蔣戰略思維的優劣,將直接體現在對戰爭全局的把握上,美國作家哈裏森·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是獨壹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紅軍血戰湘江後,其兵力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為3萬余人,元氣大傷、傷兵滿營,彈藥奇缺,補給匱乏,亟待補充;而蔣介石重創紅軍於湘江邊,士氣正盛又調集40萬重兵進行圍堵,雙方對比為3萬對40萬!
雙方兵力懸殊。在實際指揮中,毛澤東則緊緊把握調出守金沙江(長江)的滇軍跳出包圍圈,北上抗日這個戰略目標,不計壹戰壹役勝敗,利用紅軍機動靈活特點,因勢利導,牽著國民黨大部隊東奔西跑、疲於奔命,造成敵人的被動,尋機殲敵,最終巧度金沙江成功跳出40萬包圍圈北上抗日。
金沙江位於長江上遊為紅軍北上必經之路,四渡赤水就是在這壹背景下打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