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智能汽車圈地運動再起!極狐HBT成華為激光雷達應用第壹車

智能汽車圈地運動再起!極狐HBT成華為激光雷達應用第壹車

綜觀自動駕駛技術現狀,車輛環境感知技術大致可分兩類,在激光雷達之外,還有特斯拉在堅持使用的攝像頭視覺識別路線。然而,隨著車企押註自動駕駛領域,級別越高的無人駕駛必將面臨更復雜的場景、路況以及更高要求的辨別、算力要求等等,不少專家都認為激光雷達是未來高階無人駕駛中不可或缺的系統。

12月21日,在歷經四年多的打磨之後,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96線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與此同時,ARCFOX極狐HBT諜照也同日曝光,而這也是首個搭載了華為三個激光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車,該雷達芯片核心信息便是該車配備3顆96線車規級激光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及算力可達352Tops。此外,ARCFOX?極狐HBT將於明年亮相發布。

根據華為自述,上述激光雷達方案有如下特點:

1、大視野120°×25°,應對城區、高速等場景的人、車測距訴求

2、全視野中,水平、垂直線束均勻分布,不存在拼接、抖動等情況,形成穩定的點雲對後端感知算法非常友好

3、小體積,適合前裝量產車型需求

自動駕駛成為汽車產業重要發展趨勢,對於汽車整車企業來說,在L4級別無人駕駛即將商業化落地前夕,為自己找到可靠的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穩定供應來源,已經成為擺在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面前的重中之重。

基於對實際行駛過程中的遠距小障礙物場景、近距離加塞場景、近端突出物場景、隧道場景、十字路口左拐場景、地庫場景等難點場景分析。華為設計開發了這款96線中長距激光雷達產品:大視野120°×25°應對城區、高速等場景的人、車測距訴求;全視野中水平、垂直線束均勻分布,不存在拼接、抖動等情況。

據了解,?搭載3顆華為激光雷達的極狐HBT不僅能應對龍門架、隧道場景、地庫場景、ECT擡桿、十字路口左拐場景、近端突出物(比如載有鋼筋的貨車)等場景,還能對快遞小哥騎摩托車、行人亂穿馬路這種場景等場景做出快速識別和判斷,給用戶帶來更快、更智能、更便捷和更安全的出行體驗。

在激光雷達被臟汙覆蓋的場景下,可使用智能清洗系統,華為做了大量測試,來驗證不同的噴嘴、不同的位置、不同水壓的清洗效果。

由於行駛過程中也需要清洗,為了很好地測試這個場景,華為自主設計了智能清洗風洞系統,模擬在130km/h下清洗能力,跟雨刷壹樣。

除了智能清洗系統外,華為也開發了智能加熱系統。在被霜、霧、凝露、薄冰覆蓋的場景,激光雷達內置的智能加熱系統會自動啟動。

ARCFOX極狐方面表示,目前激光雷達的車規級要求已經解決,作為華為深度合作夥伴,極狐新車型HBT率先搭載華為激光雷達。

據了解,華為目前有單顆、2顆、3顆等三種激光雷達上車配置方案,極狐HBT采用的是華為最為先進的三顆激光雷達搭載方案,可以實現300度的視角,優於小鵬預告中將搭載1-2顆的激光雷達車型。

值得壹提的是,HBT在搭載華為激光雷達之外,還將搭載包括華為“1個全新計算與通信架構”、“5大智能系統”、“三大計算平臺以及對應的三大操作系統”以及“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30+智能化部件”等在內的軟硬件。為了體現與華為的合作,車尾還將有華為HI的華為汽車解決方案標識。

而據《汽車年輪》了解到,根據長安此前透露的消息,其和華為合作的激光雷達個數高達5個,甚至小鵬、蔚來均壹公布了和華為的合作,但是具體搭載的激光雷達數目還處於保密之中。對於其他的合作汽車企業,目前也處於保密之中。

那麽,面對眾多客戶,華為車規級激光雷達產能又是多少呢?

據了解,依托在光通訊領域積累的精密制造能力,以及先進工藝裝備實驗室,華為快速建立了第壹條車規級激光雷達的Pilot產線。目前已按照年產10萬套/線在推進,未來進壹步面向百萬級量產需求。而在人才方面,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華為在武漢有壹個光電技術研究中心,規模1萬多人。

據咨詢機構Yole預計,全球激光雷達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34萬個,發展到2025年470萬個,2030年2390萬個,預計2030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超百億。單車價值量的下降也將會進壹步有利於激光雷達的量產使用。

此前,王軍曾在8月的藍皮書論壇上指出,“華為研發的激光雷達技術目標是短期內迅速開發出100線的激光雷達。未來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據了解,雖然華為的激光雷達目前還無法做到這麽低的成本,但跟市面上動輒數萬甚至幾十萬的32線、64線或128線機械式激光雷達相比,這個價格已經非常具有吸引力了。

目前,激光雷達量產車儼然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新藍海。“我們正快速建立第壹條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第壹條Pilot產線,面向百萬級量產需求,華為已按照年產10萬套/線在推進,以適應未來大規模量產需求。”華為方面如此表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