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讓人抓狂的親密模式——為何我們總是又愛又怕,又愛又恨

?讓人抓狂的親密模式——為何我們總是又愛又怕,又愛又恨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期待能遇上壹個親愛的人,建立壹段親密的關系,與這個親愛的人在壹起,就像回到媽媽懷裏的繈褓,我們與那個人緊密的聯系在壹起,享受著他的溫暖,他的氣息。與他在壹起,我們自己的心裏是踏實的,是安全的,當我們與他在壹起時,我們可以真切的體會「愛」到底是怎麽樣壹種空氣。

可是,我們這種期待也常常會落空,當我們與那個我們期待地人在壹起時,我們可能會感覺到傷心,感覺到憤怒,感覺到無奈,感覺到永遠隔在半空的距離。這讓我們不舒服,我們問天問地的想搞清楚,我與他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事情會是這個樣子,難道這世界上找到壹個可以親密在壹起的人,就那麽難嗎?

是的,很困難,因為這段關系是兩個人的事,而這兩個人,在相遇的時候,他們彼此的內心都帶著他們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風風雨雨,那些風雨中,裹脅著他自己的人格特征,也飽含著他成長中的人與事。所以,當這兩個人相遇的時候,其實也是兩段歷史,兩個家族的相遇。

這兩個人,當他們相遇,當他們試圖走到壹起的時候,他們的歷史和家族信念便跑了出來,在彼此的關系中,發揮著作用。如果很幸運,這兩個人的成長中,都有過充分被愛被肯定,能夠自由成長的經歷,他們就可能已經發展出很好的適應能力,所以,在他們的關系中,相處起來就會容易得多,因為他們內心有足夠的安全體驗做基礎,這可以幫助他們在彼此的關系中,有能力更多的包容彼此的差異,信任對方的情感,從而他們可以建立比較穩定的關系。

但不是每個人都那麽幸運,很多帶著創傷長大的人,當他們與人建立關系的時候,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惑的,他們的這些困惑,會帶領他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也帶給對方各種困惑,這些困惑也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破壞掉彼此的關系。

壹時是火焰壹時是冰山

在生活中,有那麽些人,當他們與人建立起壹段親密的關系時,他們會很快地與對方打得火熱,他們可以很快速的制造壹個「天下唯妳最吸引我」的高熱場景。但這種快速發熱的狀態往往能夠維持的時間很短,他們往往會很快發現對方身上有某些他無法接受的內容,當他發現這些的時候,對方的美感可以在他的感覺中瞬息之間蕩然無存,於是在他的眼中,對方壹下子又變得壹無是處。這種快速變化的情感,往往會把對方搞得手足無措,讓對方怎麽也搞不明白,為什麽跟他相處時,昨天還像生活在雲端,今天壹早醒來,怎麽自己就變成了惡魔?

其實,對於這些快速變化的人而言,對方的完美與醜陋與當事人的關系並不大,所有這些美醜都是發生在善變的人心中的。當他把對方當成天使時,並不是因為對方真的那麽好,而是這個善變的人內心需要壹個完美的影像,這個完美的影像可以幫助他遠離內心中的虛弱和不完美。他把這個影像投到了他見到的那個人身上去,並在那個人身上找到他,當他找到的時候,他便覺得自己遇上了天使,所以,那時他遇見的那個人便成為他心中壹個理想化的幻影,他需要這個幻影來支持他脆弱的自戀,因為當他與這個幻影在壹起時,在他的感覺裏,他是與天使在壹起,所以他也是天使壹般的人物。

但是這種理想化的期待往往不能持久,現實是殘酷的,他們往往會很快發現,他身邊的這個天使原來也會過凡人的日子,這個天使也需要吃喝拉撒,也會打嗝放屁。這些凡俗的事務與他對天使的期待有如此大的落差,所以他很難忍受他所期待的那個人身上還有如此的不完美,這些不完美會把他從天上拖到地下,當他看到這些不完美時,他心中的天使也就在瞬息之間變成了惡魔。他是無法容忍自己與這個惡魔在壹起的,所以,他的情感也從烈焰雄雄,壹下子變成了冰山皚皚。

我愛妳,所以我要離開妳

我們常常在壹些唯美的故事中讀到些「壹見鐘情」的故事,唯美之處就在於,壹見之下,情已深,人卻消失了。大約就是因為故事的戛然而止,使故事停留在了最美好的時刻,所以才那麽吸引人吧。

故事其實是生活的翻版。在生活中,確實有那麽壹些人,當他們面對自己所愛的人時,愛得越深,怕得越甚。當他們感覺對面那個人對他越來越重要時,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恐懼,面對那個對他日益重要起來的人,他的內心會產生強烈的不安:他會不會離開我?他是真的愛我嗎?對方對他越重要,他的疑慮會越深。為了避免那個重要的人將他拋棄,他會先壹步離開那個「被離開」的危險。

因為我愛妳,所以我害怕失去妳;因為害怕失去妳,所以我要先壹步離開妳。這種模式往往會給對方帶來很大的痛苦,因為對方搞不明白為什麽當他們的關系日益親密時,那個人會在突然之間離去。

這些逃離親密的人,往往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被拋棄的體驗。當然,這個拋棄不壹定是現實中真的發生的,但是在當時還是個孩子的他的內心中,他會體驗為被所愛的人拋棄,比如被寄養,比如被單獨留下來住院,比如與父母走失,或者在幼兒園被晚接,再或者因為父母工作忙而與他少有遊戲等等。因為對於壹個孩子來講,他是要完全依賴父母的照顧而生存的,當他需要父母時,父母卻不在他的視線之內,這會給這個孩子的內心帶來強烈的恐懼,在他的感受之中,他可以會把這個看不到父母解讀為被父母拋棄,而這種被拋棄的感覺,對他而言,也可能是毀滅性的。

所以,當他進入壹段親密的關系,早年所體驗的到被所愛的人拋棄的恐懼被再度喚醒,當他無法承受對被拋棄的恐懼時,他便選擇先壹步離開所愛的人。這樣,在感受層面上,他就可以把關系的主動權抓到手裏,從而避免了被拋棄的痛苦。

對最善待自己的人發脾氣

愛發脾氣的人,內心中往往存在很多恐懼,為了保證自己不被恐懼壓倒,就會用發脾氣的發式來壓抑恐懼的感覺。這就像是戰場上的戰士,當他看到戰友被打死打傷後,他內心的恐懼會驅動他勇敢的投入戰鬥,因為他戰鬥得越勇敢,他越有可能保護自己生存下來。所以很多時候,發脾氣,只是為了防禦內心的虛弱感冒出來。

內心虛弱的人,在發脾氣時其實心中也是有許多害怕的,他們害怕因為自己的發脾氣而失去那個對他重要的人。所以,他們往往在發脾氣時會先做壹個選擇:選擇那個相對安全的人來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因為相對安全的人不會因為他的壞脾氣而拋棄他。而這個相對安全的人,往往是最善待他的人,是他在內心中能確定對方是在乎他的那個人。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壹個在家門外常常被認為是大好人的人,回到家裏時會把家裏搞得雞犬不寧。

在最親近的人身上總感受到「妳欠我的」

對我們所愛的人,因為愛他,所以往往也會在他的身上投註了很高的期待,當這個期待不被滿足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很憤怒,因為對方沒有滿足我們,因為對方「欠我的」。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種用「妳欠我的」方式與人建立關系的人。當孩子學習不努力時,媽媽苦口婆心,鼻涕壹把淚壹把的訴說這些年照顧孩子的不易,潛在的,她是在責備孩子「妳欠我的」;兩口子吵架,老婆壹筆筆跟老公算這些年她為這個家做了多少貢獻,她在傳遞的還是「妳欠我的」。當他們在傳遞這個信息時,他們期待的是,是用這樣的方式控制對方滿足自己的需要,可往往最終的結果是,把對方遠遠的推開。

在親密關系中,這種「妳欠我的」表達方式,可以制造對方的內疚,從而對對方實施強烈的控制,有的時候,這是非常有效的控制方式,同時,也具有強烈的破壞性。我的壹個來談者,就是在父母整日的耳提面命中,體驗到自己如果不能滿足父母的需要,隨時都有可能被父母趕出家門去。所以,在生活中,她努力去滿足父母對她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時,她就會被強烈的內疚所吞沒,久而久之,她對父母產生了強烈的憤怒,因為她不管怎麽努力,似乎也不能完全滿足父母對地的期待,在這個內疚的高壓之下,當她無法承受時,她最終選擇了抗爭,與父母的關系走到了破裂的邊緣。

我痛恨妳,因為妳對我太重要了

其實,對我們所愛的人,我們都會有「恨」這種情感產生的。恨,就是沒有被滿足的對愛的期待。

當我們還處在嬰兒期時,我們會被母親全情的照顧著,那會讓我們感覺這個世界上,自己就像是世界的核心壹樣,被愛護被滿足。終有壹天,我們會發現,那個全情滿足我們的母親身邊,其實還有另外壹個人,是那個人從母親那裏分走了壹些她的愛。當我們發現了這個秘密之後,恨的情感就開始在我們內心滋生了。所以,恨的背後,是我們所期待的愛沒有得到滿足。

在壹段親密關系中,當我們感覺對方對我們越重要時,我們往往越發期待獲得他的全部,甚至可能期待將他吞進肚子,從而可以全部擁有他。而現實情況是,我們不可能完全擁有另外壹個人,因為那是完全獨立於我們的壹個個體,所以當我們感受到這種現實時,我們也會有強烈的挫敗感,這個挫敗感有可能帶領我們進入到對所愛的人的恨之中去。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即所謂的愛之深,恨之切。我的壹個來談者曾經跟我談到過他對我的恨:當他看到我的記錄本上有那麽多來談者的姓名索引時,他突然感到很憤怒,因為那壹刻,他意識到他並不是我唯壹的病人,而我是他唯壹的治療師。這讓他感受到極大的打擊,在他的感受中,我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壹個人,而他只是我的病人之壹,他壹下子覺得自己在我面前壹點都不重要,我們之間的關系如此不對等,是讓他很難承受的。當他意識到他並不是我的唯壹時,他感受到的自己是弱小卑微和不被重視不被愛的,這些感覺讓他很難以面對,所以他就用憤怒的方式來阻止自己感受到這些內容,當他對憤怒的承受也感覺很困難時,他的怒火就沖我暴發了。

如果妳不能完全猜到我對妳的需要,妳就是我的敵人

當我們剛剛出生的時候,這個世界上有壹個人,會對我們的需要做出完全的回應,當我們餓了的時候,就有人餵我們,當我們寂寞的時候,就有人來陪我們,當我們不舒服的時候,就有人來擁抱我們,所以,在我們自己的感受中,我們就像是這個世界的核心,我們有著上帝壹般的能量,當我們壹想到什麽的時候,那個被需要就會自動飛過來滿足我們。這就是嬰兒期原始的全能感。

當我們慢慢長大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原始全能感曾被比較好的滿足過,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慢慢有能力去接受現實,慢慢在受挫中感知並接受自己的弱小,從而放棄對全能的期待。對於壹些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很好完成這個工作的人,在他們的自我中就會殘存著原始的全能感,他們期待自己擁有上帝壹般的能量,從而可以很好的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是他們處理現實壓力的壹種方式,他們期待當自己擁有超能力時,就可以避免來自外界的無法滿足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

所以,在親密關系中,他們有時無法按照現實性的原則去期待對方給予回應,他們會期待對方能夠完全懂得他的需要,當他有什麽想法時,根本不需要講出來,對方就能主動過來滿足他,如果對方沒有這麽做的時候,他就會感覺對方在傷害自己,甚至會因此而暴怒。

妳如此完美,在妳面前我只能小心翼翼

舒服的親密關系中,雙方是平等的,在這段關系中,雙方都能真實的呈現自己,都能自由的表達自己。

對於壹些在成長過程中有過比較多創傷體驗的人來說,他可能沒有能力將對方與自己體驗為平等的人,他需要將對方完全理想化,來滿足自己對於完美或是依賴的需要。與這樣的人相處,最初是會讓人感覺很舒服的,當我們被另外的壹個人理想化時,我們會感受到來自他們的崇拜,來自他們對自己的肯定等等,那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所以會讓我們覺得很舒服。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被理想化的人,慢慢會感受到強大的壓力,因為當壹個人被別人塑造成上帝,而他自己又不是上帝時,這種落差本身就會讓他不堪重負的。而理想化他的人,之所以理想化他,是因為期待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缺失的部分,或是找到壹個可依賴的對象。所以,慢慢地,這個被理想化的人就會成為理想化他的人手中的壹個道具,要成為他所期待的那樣的人,而不是我自己本來那樣的人,這是會讓人非常不舒服的感覺。

對於理想化他人的人來說,在他的內心,他對自己是缺少確定感的,也可能在他的內心,對自己的解讀是自己缺少魅力和能力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留住那個他所愛的人,他可能會變得小心翼翼,對他所愛的人唯唯諾諾,卻不知道,他自己的這種完全丟失了自己的狀態,會讓對方感覺無法觸碰到真正的他,從而失去對他的信任。最終導致在這段關系中,彼此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最後可能會因雙方都無法承受這種經過偽裝關系,而使關系破裂。

心理咨詢師。中德精神分析連續訓練四期、五期,中德家庭治療師連續訓練六期。接受個人分析超過200小時,個體督導超過100小時,團體督導超過400小時。個案經驗超過60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