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
面對垃圾泛濫成災的狀況,世界各國的專家們已不僅限於控制和銷毀垃圾這種被動“防守”,而是積極采取有力措施,進行科學合理地綜合處理利用垃圾。 我國有豐富的垃圾資源,其中存在極大的潛在效益。現在,全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損失約近300億元(運輸費、處理費等),而將其綜合利用卻能創造2500億元的效益。目前,上海等城市已開始建造垃圾發電廠。
垃圾發電是把各種垃圾收集後,進行分類處理。其中:壹是對燃燒值較高的進行高溫焚燒(也徹底消滅了病源性生物和腐蝕性有機要物),在高溫焚燒(產生的煙霧經過處理)中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高溫蒸氣,推動渦輪機轉動,使發電機產生電能。二是對不能燃燒的有機物進行發酵、厭氧處理,最後幹燥脫硫,產生壹種氣體叫甲烷,也叫沼氣。再經燃燒,把熱能轉化為蒸氣,推動渦輪機轉動,帶動發電機產生電能。
從20世紀70年代起,壹些發達國家便著手運用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進行發電。歐美壹些國家建起了垃圾發電站,美國某垃圾發電站的發電能力高達100兆瓦,每天處理垃圾60萬噸。現在,德國的垃圾發電廠每年要花費巨資,從國外進口垃圾。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各種類型的垃圾處理工廠近千家,預計3年內,各種垃圾綜合利用工廠將增至3000家以上。科學家測算,垃圾中的二次能源如有機可燃物等,所含的熱值高,焚燒2噸垃圾產生的熱量大約相當於1噸煤。如果我國能將垃圾充分有效地用於發電,每年將節省煤炭5000~6000萬噸,其“資源效益”極為可觀。
垃圾發電之所以發展較慢,主要是受壹些技術或工藝問題的制約,比如發電時燃燒產生的劇毒廢氣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日本去年推廣壹種超級垃圾發電技術,采用新型氣熔爐,將爐溫升到500℃,發電效率也由過去的壹般10%提高為25%左右,有毒廢氣排放量降為0.5%以內,低於國際規定標準。當然,現在垃圾發電的成本仍然比傳統的火力發電高。專家認為,隨著垃圾回收、處理、運輸、綜合利用等各環節技術不斷發展,工藝日益科學先進,垃圾發電方式很有可能會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技術之壹。從長遠效益和綜合指標看,將優於傳統的電力生產。我國的垃圾發電剛剛起步,但前景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