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是指保護水資源、土地資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造成的災害,以及維護生態平衡等活動的總稱。制定水土保持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通過加強水土保持管理,可以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促進資源的節約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水土保持法自1991年頒布以來已經歷了多次修訂,其中最新版的《中華人民***和國水土保持法》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據。水土保持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內容: 1. 確立水土保持的原則、目標和任務; 2. 規定水土保持的義務和責任; 3. 設立水土保持專項資金和獎勵機制; 4. 加強水土保持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5. 加強水土保持管理體制建設。通過以上措施,水土保持法為全社會提供了保護自然環境、改善生態系統的法律保障,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水土保持法適用於哪些對象?水土保持法適用於涉及水土資源利用的單位和個人。其中,單位包括各級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個人包括從事農業、林業、畜牧業等生產經營活動的人員,以及其他個人行為對水土資源造成影響的人員。
制定水土保持法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加強水土保持管理,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是全社會的***同責任。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應當切實落實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及其相關規定,積極參與水土保持工作,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水土保持法》第三條 中華人民***和國實行水土保持制度,堅持保護、合理利用、綜合治理水土資源的原則。水土保持工作應當遵循生態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