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兩腳書櫥文言文的翻譯毗陵陳濟先生善記書

兩腳書櫥文言文的翻譯毗陵陳濟先生善記書

1. 文言文兩腳書櫥的翻譯

兩腳書櫥

原文

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南史·陸澄傳》

澄當時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櫥也。”——《南齊書·陸澄傳》

譯文

陸澄在當時被人稱為大學者,(他)讀《易經》三年,(還是)不能理解其文意,(後來又)想寫《宋書》最終(也)沒有寫出來。王儉嘲弄他說:“陸(澄)先生,是兩腳的書櫥(罷了)。”

2. 翻譯文言文《宋人好善》

從前,宋國有壹個樂於為善的人,他家三代都不懈地做善事。家裏的黑牛無故生出了白牛犢,於是他就去請教孔子。孔子說:“這是吉祥的預兆,應該祭祀鬼神。”

過了壹年,那父親的眼睛無緣無故瞎了。黑牛又生了白牛犢。那父親就叫他兒子再去請教孔子。他兒子說:“前次聽從了先生的話,(妳)卻失明了,現在還要去問他,為什麽?”父親答道:“聖人的預測,先違背後契合(事實)。這件事的結果還不清楚,姑且試著前往,再去問壹問他。”他兒子(只好)又去問孔子。孔子回答:“這是吉祥的預兆,還應該去祭祀鬼神。”兒子回家把孔子的話傳達給他的父親,他的父親說:“照先生所說的去做。”

又過了壹年,那做兒子的眼睛也無故瞎了。後來楚國攻打宋國,圍了他們所在的城。在這個時候,(城內的人斷了糧食)只好相互交換子女殺食以果腹,劈開屍骨作柴燒。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戰死了,連老年人、病人、小孩子都上了城墻,堅守著城池而使(楚軍)不能攻下。楚王非常生氣。城被攻破後,所有守城的人都被屠殺了。只有這家父子因為眼瞎的緣故,沒有上城墻。戰爭結束圍困解除後,這對父子就都復明了。

3. 文言文翻譯 萬貞文先生傳

貞文先生萬斯同,字季野,鄞縣人,戶部郎萬泰的第八個兒子。小時候不聽話,不肯順隨各位兄長,他所經過之處物品大多殘缺毀壞,各位兄長也不看重他。戶部郎萬泰本想把他寄放在寺院中,不久,因其頑劣,就把他關閉在壹間空屋中。萬斯同暗中發現書架的藏書中有明史資料幾十冊,很喜歡讀,幾天就讀完了;他又發現其中有各種經學書籍,又都讀完了。等放出來後,就時常跟在各個兄長後,傾聽他們的討論。壹天他的長兄萬斯年授課講學,斯同也要參加,長兄笑著說:“妳知道什麽?”斯同回答說:“看了各位兄長所做的事,我也能很容易做到的。” 長兄突然聽到他這樣說,感到很吃驚,說:“既然這樣,那麽我要考考妳。”於是把經義科目(科舉科目壹種,以經書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中義理)試題錯雜在壹起對他進行測試,讓人摸不著邊際的話非常多,但他壹會就做完了。兄長非常吃驚,拿著試卷熱淚盈眶,把這事告訴了戶部郎萬泰說:“我差點耽誤了我弟弟” 戶部郎萬泰也很驚愕,說:“差點耽誤了我兒。”從這天開始,為萬斯同置辦了新衣新鞋。送入私塾讀書。壹年後,送到梨洲先生那裏請教學業,而他又在師門講席中坐在上座。先生讀書壹目十行,如同大海決堤。然而他能堅守先輩的訓誡,認為無益的書不必讀,無益的文章不必作。所以先生雖然無書不讀,但是他能懂得把握大局要領。

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詔征召博學鴻儒,浙江巡道許鴻勛把先生推薦上去,但他極力推辭才得作罷。第二年,官府設立史館編修《明史》,昆山大學士徐元文延請先生前往修史,當時史局征召學士都給七品俸祿,稱翰林院纂修官,學士們想援引慣例給他申請七品俸祿,先生卻請求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參加史局工作,不任官職,不受俸祿,總裁答應了他。各纂修官稿子寫好後,都送到先生那裏再審,先生審閱完畢,對工作人員說: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應當增補進去;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應當參校訂正。他們按照先生說的去查找,沒有有差錯的。《明史稿》五百卷全都由先生親自審定的,雖然後來的《明史》不都是使用先生之原先審定的稿件,但是先生的稿本精粹扼要,足以自成壹書。先生初到京師時,眾人對他的看法是他的專長在史學,等到昆山侍郎徐乾學守孝期間,先生同他談論《喪禮》,才知道先生的經學造詣也很精深,徐侍郎於是就請先生編修了五禮之書二百多卷。當時京師才俊雲集,各有所長,而先生最閑雅淡泊,然而上從王公貴族下到各讀書人,無不稱他為萬先生,而先生與人來往,自己簽名只用“布衣萬斯同”,從未用過其他稱號。

先生性情謙和,舉止高雅,然而他內心剛正耿直。前朝督師的姻親現在身居要職,向史館請求對督師稍微寬容些,先生壹件壹件地列舉他的罪行說給他聽。有個押運糧餉的官員因為放棄押運逃跑,在路上死了,這個官員的孫子通過行賄請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訓斥並且趕走了他。錢忠介公的嫡長子生活非常困頓,先生多方為他謀壹差事,最終沒有成功,但先生未曾厭倦過。先生父親的朋友侍郎馮躋仲的幾個兒子身陷勛衛家,先生把他們贖了出來,讓他們回家了。先生沒有炫耀的神氣,也不作公開聲明,尤其喜歡獎勵引薦後輩,唯恐有所失,於講會(教學形式,學術論辯的集會)中再三懇切地表達心意,原來他是在親身踐行君子之道啊。他死後學生們給予他謚號“貞文”。

4. 伊思貞傳文言文翻譯

尹思貞,京兆長安人。弱冠以明經舉,補隆州參軍。時晉安縣有豪族蒲氏,縱橫不法,前後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貞推按,發其奸贓萬計,竟論殺之,遠近稱慶,勒石以紀事,由是知名。累轉明堂令,以善政聞。遷檢校洺州刺史,會契丹孫萬榮作亂,河朔不安,思貞綏撫境內,獨無驚擾。神龍初,為大理卿,時武三思擅權,禦史大夫李承嘉附會之,雍州人韋月將上變,告三思謀逆。中宗大怒,命斬之。思貞以發生之月,固執奏以為不可行刑,竟有敕決杖,配流嶺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復固爭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許入朝。謂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憲度,諛附奸臣,以圖不軌,今將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為青州刺史,境內有蠶壹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潛見繭嘆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於此乎!”特表薦之。思貞前後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簡為政,奏課連最。睿宗立,征為將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時左仆射竇懷貞造金仙、玉真觀,調發夫匠,思貞數有損節,懷貞詰之。思貞曰:“公,輔臣也。不能贊宣王化,而土木是興,害及黎元,受人譖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而去,闔門待罪,上聞而特令視事。其年,懷貞伏誅,乃下制曰:“將作大匠尹思貞,賢良方正,莊色難犯。征先王之體要,敷衽必陳;折佞臣之怙權,拂衣而謝。故以事聞海內,名動京師,可禦史大夫。”俄遷戶部尚書,轉工部尚書。以老累表請致仕,許之。開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贈黃門監,謚曰簡。

譯文

尹思貞是京兆長安人,二十歲時因考中明經科進士,調任隆州參軍。當時晉安縣的豪強蒲氏驕縱不守法度,歷任官吏都不能控制他。州府命令尹思貞審查追究,發現他不正當得來的錢財上萬,最終定罪處死他,百姓歡慶,刻石碑記錄這件事,尹思貞因此聞名。多次調動做了明堂令,因善於處理政務出名。升遷為檢校洺州刺史,適逢契丹人孫萬榮作亂,北方壹帶不安定,尹思貞安撫境內百姓,唯獨不受驚擾。神龍初年,擔任大理卿,當時武三思專權,禦史大夫李承嘉攀附他,雍州人韋月將向皇上密告有變亂,告發武三思謀反。中宗大怒,下令斬韋月將。尹思貞認為正處在春季,堅持奏告認為不能斬殺,最終皇上下令判處韋月將杖刑,流放嶺南。武三思命令主管官員趁機不按法令殺了韋月將,尹恩貞又堅持爭辯。禦史大夫李承嘉揣摩武三思的心意,拿別的事情做托詞,不讓尹思貞入朝。尹思貞對李承嘉說:“您擅自作威作福,輕視法度,阿諛依附奸臣來圖謀不軌,現在您將要除掉忠良來放縱自己嗎?”李承嘉惱怒,於是彈劾尹思貞,讓思貞離開京城擔任青州刺史,青州境內的蠶壹年結四次繭,黜陟使路敬潛看見蠶繭感嘆說:“不是善於處理政務所致,怎麽能到這樣呢!”特地上奏章推薦他。尹思貞前後做了十三個州的刺史,都憑借清廉簡潔處理政務,考核(優秀)的奏章連年最多。睿宗即位,征召尹思貞為將作大匠,多次升遷擔任天水郡公。當時左仆射竇懷貞總管興建金山、玉真兩座道觀,征調民夫工匠,尹思貞多次減少(用人數量),竇懷貞多次責問他。尹思貞說:“您是輔佐大臣,不能輔助君王宣揚教化,卻大興土木,損害百姓,又聽小人誣陷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現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離去,關上家門,等待定罪。皇上聽說後,特地下令讓他(照常)辦理公事。這壹年,竇懷貞被處死,皇帝下詔說:“將作大匠尹思貞德才兼備,莊嚴不可侵犯。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誠陳述;挫損奸臣的專權,拂袖而辭。因此憑這件事聞名天下,震動京師,可以勝任禦史大夫。”不久提升為戶部尚書,轉任工部尚書。因年老多次上表請求退休,皇上答應了。開元四年去世,年七十七歲,皇上追贈黃門監,謚號是簡。

5. 文言文翻譯 李泌,字長源,魏八柱國

李泌,字長源,魏八柱國弼六世孫,徙居京兆。

七歲知為文。玄宗開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難禁中。

有員俶者,九歲升坐,詞辯註射,坐人皆屈。帝異之,曰:“半千孫,固當然。”

因問:“童子豈有類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馳召之。

泌既至,帝方與燕國公張說觀弈,因使說試其能。說請賦“方圓動靜”,泌逡巡曰:“願聞其略。”

說因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

說因賀帝得奇童。帝大悅曰:“是子精神,要大於身。”

賜束帛,敕其家曰:“善視養之。”張九齡尤所獎愛,常引至臥內。

九齡與嚴挺之、蕭誠善,挺之惡誠佞,勸九齡謝絕之。九齡忽獨念曰:“嚴太苦勁,然蕭軟美可喜。”

方命左右召蕭,泌在旁,帥爾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九齡驚,改容謝之,因呼“小友”。及長,博學,善治《易》,常遊嵩、華、終南間,慕神仙不死術。

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嘗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國忠疾之,詔斥置蘄春郡。

6. 羅孝逸先生傳譯文 翻譯

羅無競,字謙中。其先長沙人也。遭馬氏亂,家廬陵①。曾祖晟,祖亮,父允;以好善聞州裏。謙中,皙頤豐姿,幼穎悟,遊學南昌且數歲,有場屋聲②。疾士風日薄,歸,杜門③。會有熙河之役,上書條利害,特旨褒美,授迪功郎④。親交強之行⑤,始為建寧主簿⑤,愛民如恐傷。禦史束濕令,魯人,黷貨無藝,謙中連註其過⑥。銜之,思有所中傷,無毛發釁罅⑦。令卒以貪敗。先謙中嘗攝尉,鄉民為觳抵,令意為盜,檄尉縛。既得,移縣以實,則使喻以風指此可超⑧。遂白郡,數十人得不死⑨。去官,百姓遮道⑩。

(選自胡銓的《羅孝逸先生傳》,有刪動)

註釋①馬氏亂:指五代時,馬殷割據湖南,稱楚王,建都長沙,後被南唐所滅。廬陵:舊縣名,即現在的吉安縣。②皙:皮膚白。穎悟:聰明,有悟性。有場屋聲:有科舉考試高中的呼聲。③杜門:閉門,指隱居不與外界聯系。④熙河之役:指宋徽宗期間童貫指揮的攻打西夏的戰役。條:分條陳述。迪功郎:官名。⑤親交強之行:親友們勉強羅無競出行(上任)。主簿:職掌賬目簿籍的官。⑥黷貨無藝:貪汙納賄無技藝。連註其過:接連批評束濕令的過失。⑦銜:怨恨。無毛發釁罅:找不到壹點毛病。釁罅:裂縫,這裏指毛病。⑧攝尉:代理縣尉。觳抵:壹種技藝表演,類似現在的摔跤。檄尉縛:曉諭縣尉抓捕。風:通“諷”,微言勸告。超:躍上。⑨白郡:向郡守反映。⑩去官:離職。遮道:攔路,這裏有挽留和表示敬意的意思。

譯文:

羅無競,字謙中。他的祖先是長沙人。遭遇馬氏叛亂。曾祖是羅晟,祖父是羅亮,父親是羅允;因為樂善好施在州裏名聲很大。謙中,皮膚白皙,風度儀態美好,小時候悟性高,在南昌遊學幾年,他被認為科舉考試高中的呼聲很高。痛恨讀書人的風氣日下,回家,閉門不出。恰逢熙河之役,上書朝廷陳述利害,皇上特意下旨表彰,授予他迪功郎。親友們勉強他出行上任,開始擔任建寧主簿,愛民如子,唯恐傷害了百姓。禦史束濕令,魯地人,貪汙納賄無技藝。怨恨他,想著中傷他,卻找不到壹點毛病。束濕令最終因為貪汙而敗露。起初謙中曾經代理縣尉,鄉民表演觳抵,讓人認為是強盜,官府命令縣尉捉捕。捕到後,按照實情上報公文,就委婉地勸告說這種情況可上報上級官府。於是就報告到郡,幾十人得以不死。離官的時候,百姓攔路表示挽留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