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於觀察研究巖石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及其***生組合,研究礦物的變質、蝕變現象,確定巖石、礦物的名稱,對比地層和巖石;配合其他樣品的采樣及分析等。
1.巖礦標本(B)
巖礦標本采集要求:①沈積巖標本:對調查區內各時代地層剖面的每壹種代表性巖石,均應按層序系統采集,有沈積礦產的地段和沈積韻律發育地段應加密采集。②巖漿巖標本:按巖性、相帶、脈巖和填圖單位采取代表性的和過渡類型的標本。另外,對析離體、捕虜體、蝕變帶、接觸帶、烘烤邊、冷凝邊、巖體中穿插的脈巖、與巖體接觸的各種圍巖等亦應采集標本。③變質巖標本:按變質程度系統取樣,應分別對不同夾層、混合巖(分基質和脈體)系統采集鑒定標本。④礦石標本:據其類型、組分、結構構造、圍巖蝕變、礦石和圍巖的關系等特征進行采取,同時還應采集供做礦相學研究的光片標本。
采樣原則和註意事項:①所采集的樣品應有充分的代表性。采集標本時要盡量采集新鮮的巖石,但可適當保留少許風化面,以便全面再現原始的野外直觀特征,並做好野外地質觀察描述工作。②以能反映實際情況和滿足切制薄片及手標本觀察的需要為原則,巖礦陳列標本規格壹般為3cm×6cm×9cm(厚×寬×長),巖礦鑒定用者壹般不應小於3cm×4cm×6cm,對於礦物晶體、化石、構造等標本則規格不限,以能反映該礦物特征為目的。③采集到的巖礦標本應立即填寫標簽、登記和編號,並在原始記錄(記錄簿)上註明采樣位置和編號,對所采樣品壹般要用白漆在標本的左上角塗壹小長方形,待幹後寫上編號,然後用麻紙包好,統壹保管。④系統采送的鑒定樣品應附剖面圖或柱狀圖,送出的樣品應留副樣以便核對鑒定成果,幫助提高對標本的肉眼鑒定能力。⑤標本和標簽應當壹起包裝,註意不使標簽損壞或散失。⑥對於特殊或易磨損者要用棉花或軟紙包墊。⑦任何薄片、光片在磨制前都應根據需要在標本上畫線示出切片部位及範圍。
2.巖組分析定向標本(DB)
巖組分析定向標本的采取,是為了在室內仍能恢復其野外產狀,以便進壹步觀察測定在野外條件下難以獲得的構造要素,如線理、劈理、擦痕及其他定向組構等,並且為巖組分析準確確定切制薄片的方位以及被測定薄片本身的產狀。
定向標本采取前先要對標本定向,即要求在露頭上先準確標明定向符號而後進行采取。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分別采用不同的定向方法。
產狀要素法 野外選擇如巖層層面、節理面、片理面、斷層面及其他與礦物定向排列直接有關的結構面視為定向面,在其上量畫出產狀要素符號(其面要求不小於20cm×20cm)和定向符號,並在記錄中註明,同時亦應示出頂、底面。切制定向薄片時,壹般應垂直於b軸,或垂直於片理等定向結構面的走向(圖9-8a)。
自然方位法 若壹些結構面顯示不清的塊狀構造巖石,采樣時首先在固定的基巖露頭上修鑿出20cm×20cm見方的平面,然後在其上量畫出東西、南北方位線,同時測量附近的巖層或其他面狀構造的產狀要素以供參考(圖9-8b)。
所有上述標繪的定向線,精度誤差不得超過1°,可在巖石上平行地畫出2~3條方向線以保證其精度和質量要求。所有定向標本均不得進行擊打修飾。
3.巖石薄片樣(b)
主要用於測定造巖礦物的種類及含量,對巖石進行定名、分類;測定透明礦物的晶形、粒度、構造、光性等特征,研究礦物的形成環境,並為巖石對比提供信息;鑒定巖石的結構(包括粒度)、構造特點,研究巖石的成因及形成史;測定礦物包裹體,了解巖石的形成條件;鑒定巖石的後期蝕變、交代及礦化,為找礦提供資料;鑒定化石的種屬、特征,研究地層的時代及古生態環境;進行巖組分析,研究巖體、巖層的構造;鑒定巖石的微裂縫及孔隙度,為找油氣提供資料等。采樣、制樣要求如下:
圖9-8 定向標本取樣方法示意圖
1)樣品大小壹般2cm×5cm×8cm,粗粒巖石含量測量樣品要加大至10cm×10cm×5cm。
2)做巖組分析及區域構造研究的樣品要定向,在樣品的層理、片理、線理及節理面上標註產狀。
3)松散樣品應用棉花及小硬盒包裝保護,磨片前用稀釋的環氧樹脂浸泡固結。
4)化石薄片樣應在標本上圈出化石的位置及切片的位置。
5)必要時送樣要附采樣地質圖或剖面圖,寫明采樣位置。
6)壹般薄片大小為2.4cm×2.4cm,粗粒巖石含量測量要磨大薄片(5cm×5cm)。
7)壹般薄片厚度0.03mm,化石鑒定薄片厚度0.04mm左右,包體測溫薄片厚0.1~0.7mm。
用於鑒定巖性的巖石薄片樣壹般要求與標本樣品同時采集,巖性與樣品序號完全相同。當鑒定有重要新發現或要再做證實或選做其他分析項目時,可用與此薄片對應的標本代替而無須重新采集,省時省事且不會發生不同巖性和層位的亂樣等情況。
4.電子探針微區分析薄片樣(DT)
對礦物微區(μm級)進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區分變價元素價態)和形貌、結構分析。
采樣制樣要求:與巖石薄片樣同步采集,或用已切余的薄片樣再次切用。故采樣要求同巖石薄片樣。與巖石薄片樣不同的是用環氧樹脂粘接後不能加蓋蓋玻片,切磨厚度略大於普通巖石薄片(約0.035~0.04mm),載片小於28mm×50mm;也可采單礦物顆粒。
5.粒度分析薄片樣(LD)
主要用物沈積巖粒度概率統計分析。
采樣要求:同巖石薄片樣。野外采集樣品時,最好選擇在巖石粒度有較明顯變化(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鏡可觀察到粒度變化)的細碎屑巖中,選擇的層位有剖面上要有代表性,環境是相對穩定的區段為宜。也可以選擇已鑒定的部分巖石薄片樣進行粒度分析。
6.光片樣(G)
測定不透明礦物的種類、含量及礦物***生組合和生成順序等。
采樣及制樣要求:樣品采手標本大小,光片壹般2cm×3cm,厚0.5cm,表面拋光。
7.礦物包裹體分析樣(Kb)
主要用於測溫和包裹體成分分析。采樣要求:
1)測溫:均壹法,樣品采集用手標本大小,制成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樹脂);用於爆破法的樣品,需是單礦物,純度高於98%,粒度0.5~1mm。
2)成分分析:測定對象主要為石英、長石、綠柱石等矽酸鹽礦物或部分氧化物,單礦物純度高於98%,粒度0.2~0.5mm,送樣質量10~30g。
8.大化石樣(HS)
主要用於研究古生物的分類、進化及古生態環境;確定地層時代,進行地層對比;研究古海洋、古氣候、古環境;用於陳列等。采樣要求如下:
1)樣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盡量采集化石整體。
2)對疏松化石,應先作固結處理,然後再采集。
3)對大脊椎動物化石,應打成1m2×1m2的格子,並對格子編號,先拍照、素描和描述,然後再按方格逐塊采集、分箱包裝。如果自己不能挖掘,應保護現場,報請專業單位處理。
4)在采集第四系中的化石時,如發現文物或文化遺跡,不要自行挖掘,以免損壞,應當報告文物管理部門處置。
5)野外應對化石作初步鑒定,確定其門類,並初步鑒定到屬或種。
6)化石在野外不要清理,盡量將化石周圍的土、巖石壹並采集,並用棉花、牛皮紙保護。
7)化石應分層采集、分層編錄,並將內容記錄於剖面記錄表或記錄簿中。
9.煤巖鑒定樣品(MY)
煤巖樣品是為了解煤的物質成分、結構和組分含量,研究煤的成因、煤層對比標誌、變質程度和工藝利用性能等。采樣要求如下:
1)樣品應避免在斷層附近及對煤質有影響的侵入體附近采集。
2)煤巖樣必須在新鮮露頭上采取,取樣方法可以垂直煤層連續揀塊或刻槽取樣。
3)樣品采集後應該立即裝於備好的采樣箱內,並且妥善密封包裝好,註明頂底板及編號。
4)采集煤巖樣的同時,最好也能采集煤的化學分析樣,以便相互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