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管濾過的鈉95%經腎小管又重吸收。近端腎小管吸收約65%,亨利氏袢吸收25%,其余10%在遠端腎小管與鉀、氫分泌相交換。高血鈉時細胞外液容量增加,尿排鈉也增多。低血鈉常可減少尿鈉的排出。腎臟排鈉主要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調節,主要作用於遠端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體液中鈉離子濃度高時,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分泌增加,使鈉重吸收減少,排鈉增多。反之,則排鈉減少。影響腎臟排鈉的因素還有腎小球—腎小管平衡機制、腎血管阻力、前列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心房利鈉素等。
鈉的攝入主要是通過食物,尤其是食鹽。每日攝人體內的鈉幾乎全部都由胃腸道吸收,經血液到腎臟。鈉排出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腎臟、皮膚及消化道來完成的。通常情況下腎臟是鈉的主要排泄器官。腎臟根據機體鈉含量的情況調節尿中排鈉量。皮膚對鈉的排泄主要是通過汗液的排出,特殊情況下,如大量出汗等,通過皮膚排出的鈉則大大增加。也有少量隨糞便排出。鈉排出的量與機體攝人的量相關,攝人得少則排出的少;但在無鈉攝人時,機體仍可有少量的鈉排出,因而長期的無鹽飲食,將導致體內鈉的缺失,出現鈉代謝的異常。
從細胞分裂開始,鈉就參與細胞的生理過程。氯化鈉是人體最基本的電解質。對腎臟功能有影響,缺乏或過多則引起許多疾病。
鈉有維持血壓的功能。鈉調節細胞外液容量,構成細胞外液滲透壓,細胞外液鈉濃度的持續變化對血壓有很大影響,如果膳食中鈉過多,鉀過少,鈉鉀比值偏高,血壓就會升高,出現血壓升高的年齡愈輕,壽命愈短。體內水量的恒定主要靠鈉的調節,鈉多則水量增加,鈉少則水量減少,所以攝人過多的食鹽,易發生水腫;過少則易引起脫水。鈉對肌肉運動、心血管功能及能量代謝都有影響。鈉不足時,能量的生成和利用較差,以至於神經肌肉傳導遲鈍。表現為肌無力、神誌模糊甚至昏迷,出現心血管功能受抑制的癥狀。糖的利用和氧的利用必需有鈉的參加。鈉在腎臟被重吸收後,與氫離子交換,清除體內的二氧化碳,保持體液的酸堿度恒定。腎對鈉的主動重吸收,引起氯的被動重吸收,有利於胃酸的形成,幫助消化。人們如果在晨起後喝壹杯淡鹽水,可起潤腸通便作用。
如果缺鈉,引發低鈉血癥,患者倦怠、淡漠、無神、起立時易昏倒,嚴重時惡心、嘔吐、血壓急劇下降。
缺鈉的原因很多,如因腹瀉、嘔吐等造成胃腸道消化液喪失。汗液中氯化鈉含量約0.25%,若高熱病人、高溫作業、大運動量而大量出汗,可能會發生缺鈉為主的失水。此外腎功能異常、糖尿病酸中毒、利尿劑的應用和大面積燒傷等,均可失鈉過多,造成缺鈉,脫水等其他代謝紊亂。鈉過多也會引起局鈉血癥,使中樞神經受到明顯影響,病人易激動,煩躁不安,嗜睡,肌張力增高,抽搐,驚厥,甚至昏迷。
食鹽的主要作用是鈉離子的作用。正常人的血液有壹個比較恒定的酸堿度,適合於細胞的新陳代謝,這種恒定的酸堿度主要靠血液的緩沖系統、呼吸調節和腎臟調節三個方面來維持,血液中主要的緩沖劑是碳酸氫鈉和碳酸這壹對緩沖劑。其中鈉離子是重要組分。正常人鈉離子的最小需要量每人每日為0,5克,相當於食鹽2-3克,但這樣的低鹽飲食我們不能長期耐受,所以正常人壹般每日食用5~6克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