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為什麽叫臨湘?它名字的由來,我也壹直很好奇。臨湘,壹個縣境濱臨三湘之水交匯處的城市。臨湘市名的由來也和水有關。“三湘之流”、“三湘合流”,系指湖南的漓湘、瀟湘、蒸湘這三水的合稱。三水匯合於湘江,湘江註入洞庭湖,在城陵磯三江口與長江匯合。《臨湘縣誌》載:“湘水南來,入於江,縣之名以此。”這些史料都說明縣境因濱臨三湘之流,故稱臨湘。在臨湘這座小縣城裏,雖然沒有大江大河流過,但有三湘之水的匯聚,倒也給它增添了不少的靈氣。經長江到湖北的小船也常在這裏經過,江南小鎮的長江幹流也在奔流不息的東流入海。也許在往後的日子裏,有人途徑臨湘這座小城時,也會對這座城市的名字提起興趣吧!
小的時候,常聽老爸講,臨湘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壹個兵家必爭之地。兵家必爭之地,必定是相中了臨湘的重要地理位置了。臨湘地處三江匯聚之地,河運便利,往南靠近嶽陽、長沙,往北靠近湖北武漢,自然又成了連接湖南和湖北的大通要塞,其中陸運又尤為便捷。加之,日本兵占領嶽陽縣後,在沿線各個交通連接部分修建鐵路,運行蒸汽火車,交通自然變得更加優越了。我奶奶那會,她還記得解放軍遊擊隊趁夜拆毀鐵路軌道的畫面呢!日本兵和遊擊隊員激戰,壹聲聲槍響,從小城的這頭傳到了那頭,沿著長安河的河水,又壹直傳到了很遠。在臨湘這座小城裏,有很多著名的抗日故事,也有很多抗日英雄,雖然它們都像這座小城壹樣名不見經傳,但他們卻永遠活在每壹個臨湘人的心中。
臨湘城很小。大大小小街道卻很多。臨湘城的小,小得妳走在長安大街上,走在向陽路上,忽的就碰得見壹個能叫出姓名的朋友。然後,用著地地道道的臨湘話互相寒暄幾句——用我們臨湘話講就是互相嬲白幾句。然後互相致意告別,不到壹會兒的功夫,他們又會在下壹個路口再見到,又或是在同壹個公交站臺上等著公交。臨湘城的小,小到妳可以壹眼從城南望到城北,又可以從城東回望到城西。走在臨湘城的大街小巷,街頭巷尾傳出的吆喝叫賣,隨著風悠揚的飄在城市裏的每個角落。豆腐腦、小豆幹、香妃卷、烤香腸……的香味也都彌漫在每壹個街頭。在臨湘城裏開車,有壹輛小電驢就足夠了。從城東到城西,也不過二十多分鐘的車程,走親訪友的,這邊剛打過去壹個電話的功夫,那邊就已經在敲門了。初次來到臨湘的朋友,可能最迷糊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街道。什麽長安街、南正街、北正街、東正街、西正街……等等不記其數。就是放了路口指示牌在那裏,妳也得暈乎好壹陣,到最後沒辦法了,才去詢問過路的人。過路的人呢,又都操著壹口臨湘話,聽不懂的妳豈不是更迷糊了。四四方方的街道縱橫在小城裏頭,既彰顯了小城悠久的歷史,也圍起了這座小城。
小城的人,也各又各的特色。城南和城北的說話的口音是不壹樣的。城東和城西的又有差別。當妳聽到“妳期飯波。”的時候,妳因該大概可以知道他是江南人了,當妳聽到“妳磕飯了沒。”妳應該知道他是壹個桃林人了。在臨湘是沒有統壹的方言,每壹個鄉鎮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有時候,妳只是聽他們的方言,妳就能明白他們會是什麽樣的人了。小城的居民永遠都保留著壹種質樸的感覺,不驕不躁,不偏不倚,性情直爽。城南的人到城北去打工做事,城北的人到城南去走親訪友,大家雖然保留著口音,但都和諧的和壹家人無異。
我出生在這裏,生活在這裏,小城就是我的家。我在臨湘已經生活了二十年了,我在這度過了我的童年,度過了我的少年,也度過了我的青春。它對於我來說,早已經不僅僅只是壹座小小的城市了,它更像是我壹個永遠的家。這裏有我的父母,有我的親人,也有我的朋友。每次離開家去遠方的時候總會熱淚盈眶,每次從遠方回到家的時候,又總會近鄉情怯。小時候,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看臨湘城鐵路上的火車,呼嚕呼嚕的壹下從這邊開到了那邊。長大了,我站立在五尖山的山頭,俯瞰著整個臨湘城的全貌。我會壹直回到我的家,也會壹直想念我的家。因為有家的人,才算得上是活著的人。
我的生活還在繼續,小城臨湘的故事也還在繼續。在我的血液裏,永遠都流淌著那三湘之水。在我的名字裏的那個“臨”字,也永遠都是我和臨湘不可磨滅的聯系。我想在往後的日子裏,在我提到臨湘時,有人會記起那座小城。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妳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歡迎妳來嶽陽,更歡迎妳來到小城臨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