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田長焯的漢口記憶影響壹生

田長焯的漢口記憶影響壹生

1925年生於漢口的田長焯,13歲之後才離開武漢。這壹段人生經歷,影響了他壹生。

“我早上吃了面窩,在小攤點上買的。”田長焯壹邊登上壹家咖啡廳的臺階壹邊跟記者說。“小時候經常在路邊攤上吃,現在每次回武漢還是非吃不可。”

“我們家八個兄弟姐妹都是在黃陂和武漢出生,我小時候就住在福星裏社區,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田長焯說。

田老對小學時曾就讀的“漢口六小”印象頗深。“那時候,壹位姓劉的老師告訴我們壹句話,叫‘笑破不笑補’,我現在穿的衣服破了都還打補丁,而且以此為榮。”

田家八個兄弟姐妹,都大有成就。其中,最令國人熟悉的,是田長焯的弟弟田長霖。田長霖曾任美國名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首位華人校長。

談到家世,田長焯對記者說,“我們都是普通人,只是都曾樹立理想,並堅持去做。”這種謙和、執著和浩然之氣的形成,在田老看來,全拜中國傳統文化的教養和父母的影響所賜。出生於書香門第,“小時候我們唱的就是《禮記大同歌》,這種崇高的、平等待人的精神從小就熏陶著我們。父母也教育我們壹定要有責任感。”

1939年,13歲的田長焯隨父母離開武漢到上海。1949年,田長焯隨家人到臺灣。動蕩的年代讓田家兄弟更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社會的困苦,也磨練了他們生存的能力。“剛到臺灣的時候生活很艱辛。”田長焯回憶,他的父母當年在臺只住9平方米大的房子,“放壹張竹床和壹張書桌就滿了。”而母親為了不影響父親工作和休息,自願長期在窗臺上搭鋪睡覺。這種勤儉吃苦的奮鬥精神,就這樣深深根植於田家兄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