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雲門》
遠古時期歌、舞、樂互為壹體與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想聯系。黃帝氏族曾以雲為圖騰,他的樂舞就叫做《雲門》。
(2)《候人歌》
相傳是《呂氏春秋》所記塗山氏之女所作的。這首歌的歌詞僅只"候人兮猗"壹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實意。這便是音樂的萌芽,是壹種孕而未化的語言
2:夏、商時期
(1)《大夏》
夏禹治水,造福人民,於是便出現了歌頌夏禹的樂舞《大夏》。
(2)《大蠖》
夏桀無道,商湯伐之,歌頌商湯伐桀的樂舞《大蠖》就出現了。
3:西周、東周時期
(1)《詩經》
經春秋時孔子的刪定,形成了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入樂詩歌壹***三百零五篇。《詩經》中最優秀的部分是"風"。它們是流傳於以河南省為中心,包括附近數省的十五國民歌。此外還有文人創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詩性的祭祀歌曲"頌"這幾種體裁。就其流傳下來的的文字分析,《詩經》中的歌曲可概括為十種曲式結構。
(2)《九歌》
在《詩經》成書前後,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根據楚地的祭祀歌曲編成《九歌》,具有濃重的楚文化特征。
(3)《陽春白雪》
又名《陽春古曲》。作為壹首廣泛流傳的琵琶古曲,《陽春白雪》旋律清新流暢,節活潑輕快,冬去春來,萬物繁榮,好壹派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仿佛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滌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之意。
/music/Track05b.MP3
(5)《五梆子》
這是壹首北方梆笛的傳統代表樂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根據壹首北方民間曲牌改編而成的。原曲是"二人臺"鐘的壹首過場曲牌,名"碰梆子"。曲調明快、歡悅、樂觀向上,主題***六句,微調式,格局落音逐級下行,分別為3,2,1,6,5,5。全曲***四段,為變奏體結構。第壹段呈示主題,速度較慢,旋律明晰,富於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潤飾旋律,質樸明快。第壹變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 裝飾旋律,詼諧風趣。第二變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節奏性貫穿全曲,音樂變得輕快、熱情。第三變奏速度 更快,即興發揮更大,多次花"花舌"(顫舌音),是音樂更加熱烈,推向高潮。
/音樂/五梆子.mp3
(6)《鷓鴣飛》
這是清麗動人的江南笛曲主要代表曲目之壹。原是湖南民間樂曲,也用於簫獨奏或絲竹樂合奏。後經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改編,發展成為具有濃郁江南風格的笛子獨奏曲。樂曲通過對鷓鴣飛翔的形象描繪,表現了人們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願望。樂曲分慢板、中板兩個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間樂曲的放慢,演奏家充分發揮曲笛渾厚抒情的特長,通過氣息的控制、變化,運 用音色、音量得收放變化以及滑音、輕音、打音、疊音等手法, 使音樂悠揚委婉、明澈、圓潤。中板部分是 前奏的變奏,音樂活撥流麗, 表現鷓鴣展翅飛翔之態。悠揚抒情的慢板和流暢活潑的快板,使音樂富有層次和對比。
info.net/yy/gq/mg/05.mp3
(8)《江河水》
原名《江兒水》,是遼商上鼓吹樂曲中的笙管曲牌,流行於東北地區,後加入《梢頭》旋律,改編者將曲牌作了"放慢加花"等處理,使之成為淒厲悲涼的壹手動人的旋律。全曲***三部分,ABA體結構。 " A"為"江兒水"曲牌,羽調式,***九句,曲調悲切,似人聲的哭泣。 "B"段用"梢頭"材料改編,轉入同主音徵調式,旋律柔婉深沈,與前造成對比。末段是"A"的變化再現,略顯悲憤的性格,推向高潮。
/song/list/mzyy/0087.mp3
(11)《將軍令》
吹打樂,原為戲曲中開場音樂和為擺陣等場面而伴奏的曲牌。民間藝人也常吹奏以增添節日氣氛。上海民族樂團根據蘇南吹打《將軍令》加以改編。樂曲在速度、力度以及音色變化上造成了強烈的對比,使曲調更顯氣魄宏偉,猶如千軍萬馬簇擁主帥勝利歸來。
/nt/discol/lj33/music/music4.mp3
(15)《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樂,原是壹首琵琶曲,名《夕陽簫鼓》。約在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和鄭覲文首次將其改編為民族管弦樂曲。解放後,又經多次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深為國內外聽眾珍愛。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就象壹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該曲先後被黎英海改編為鋼琴曲,劉莊改編為森管五重奏,陳培勛改編為交響音畫。全曲為民族器樂中最常見的多段體結構。
/...kedaohang/sjsyuwen/jiaoliu/ziyuan/yinyue/chunjiang.mp3
(16)《彩雲追月》
民族管弦樂曲,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節目部主任時,同聶耳壹起,為百代國樂隊定了壹批民族管弦樂曲並灌制唱片,《彩雲追月》就是其中的壹首,創作於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據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編制重新配器。樂曲以具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通過各種樂器的細膩編配,以輕快的節奏,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調悠揚而抒情。
/jxzy/Mp3/8.mp3
(17)《雨打芭蕉》
廣東音樂,樂譜初見於1917年左右丘鶴儔編著的《弦歌必讀》,經潘永璋執筆整理,是廣東音樂早期優秀曲目之壹。樂曲流暢明快,富有生氣,通過初夏時節雨打芭蕉的瀝瀝之聲。表現了人們的內心欣喜之情,富有南國情趣。音樂材料源於"八板"的變體。通過放慢加花等手法變奏,並用節奏的頓挫,連斷對比和對旋律樂句的短碎處理,音樂優美動人。六十年代之後,進行了改編並采用了壹些新手法,使樂曲更為動聽。
/jyj/jys/xkjy/zxyy/7x/14.mp3
(18)《喜相逢》
笛子獨奏曲,原來是內蒙古民間樂曲,後來流傳到張家口北部壹帶,成為山西梆子,二人臺等地方戲曲的過場音樂。經馮子存改編為笛子獨奏曲,表現了親人依依惜別和別後重逢時的歡樂。音樂生動活潑,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樂曲的結構為民間器樂曲中常見的變奏曲式,並在保持段式結構不變的情況下,運用笛子的各種技巧,如力度、速度、節奏等音樂要素,使每次變奏都從側面發展和豐富了音樂主題形象。曲首采用散起形式,緩慢的速度和滑音的運用,表現了難分難舍的情緒。變奏壹,輕快活潑的節奏,表現了久別重逢時的喜悅心情;變奏二,節奏更為歡快,歡樂之情進壹步得到發展;變奏三,速度更快,情緒更為熱烈,樂曲的氣氛達到高潮。
/mus-edu/ ... %20XIANG%20FENG.mp3
(19)《姑蘇行》
笛子獨奏曲。江先謂曲,樂曲采用昆曲音調,色彩鮮明、甜美抒情,寧靜的引子把人們帶入美如詩畫的意境之中。隨後,抒情的行板,仿佛使人領略到姑蘇林誘人的山光水色。之後,音樂轉入熱情的小快板,使人感到熱情洋溢,充滿活力,主題再現時。曲調更為婉轉動聽,人們仿佛沈醉於無限美好的景致之中。
/teacher/lch/05/RH1/Avseq10.mp3
(25)《三站峽暢想曲》
二胡獨奏曲,劉文金作於1960年,另有《豫北敘事曲》等著名二胡獨奏曲。該曲的主部充滿活力和舞蹈性節奏,中段是壹個抒情的、如歌的曲調,主部再現時,速度更快、情緒更為熱烈。 樂曲以飽滿的情緒、謳歌了當今建設者們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慨。
/byxg/picture/mhsn.mp3
(30)《漁舟唱晚》
中國古代,常是以曲名意,該曲名取自唐王勃《藤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樂曲描寫夜色中漁人載歌而歸的情景。 ***分兩部分。前半部分4/4拍,慢速,為起、承部。旋律優美,表現悠然自得的情趣。後半 部分2/4,速度變快,旋律作遞升、遞降的音型模進,情緒漸趨活躍、熱情。數"轉"部。最後是尾聲,旋律遞降,漸趨平穩。
/non-cg ... B3AA_1127972607.mp3
(31)《中花六板》
江南絲竹八大名曲之壹。曲調是以"老六板"進行"放慢加花"的變奏而成的。“老六板” 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壹種曲調,全國各地均可見到。江南絲竹藝人將"老六板"進行各種變奏有:快花雲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四種變體,加上原老六板、***稱"五代同堂"。但在民間壹般不作全套完整演奏。中花六板,因其速度適中,曲調既有裝飾性,又悠揚抒情,格調典 雅,喜悅溫和,為常奏的變體之壹。
/teacher/teacher_web/chen_j/mp3/zhlb.mp3
(32)《霸王卸甲》
琵琶獨奏曲,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武曲。曲譜初見清代華秋萍1818年編的《琵琶譜》。樂曲以我國歷史上的楚漢相爭為題材,描繪劉邦和項羽在垓下決戰的情景。樂曲用我國傳統戲曲及章回小說所常用的按故事情節發展的陳述方式,依次表現了大戰前的準備、激烈的戰爭場面和戰爭的結局。《霸王卸甲》著重渲染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劇,描繪出壹幅古戰場的壯闊畫卷,讓人們身臨其境。
/onlinemusic/zgzp/bawangxiejia.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