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意思為為幹旱時被曬死,發洪水時被淹死。用天氣上的兩個極端情況來比喻分配上的不均。
旱災指因氣候嚴酷或不正常的幹旱而形成的氣象災害。壹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農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壞而減產或歉收從而帶來糧食問題,甚至引發饑荒。同時,旱災亦可令人類及動物因缺乏足夠的飲用水而致死。此外,旱災後則容易發生蝗災,進而引發更嚴重的饑荒,導致社會動蕩。
澇災指由於地表積水,地面徑流不能及時排除,農田積水超過作物耐淹能力,造成農業減產的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產的原因是,積水深度過大,時間過長,使土壤中的空氣相繼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氣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難,並產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質,從而影響作物生長,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擴展資料:
洪澇自古以來,洪澇災害壹直是困擾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災害。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第壹頁就是勞動人民和洪水鬥爭的光輝畫卷——大禹治水。
時至今日,洪澇依然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災害。我國長江連年洪災給中下遊地區帶來極大的損失,嚴重損害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研究洪澇災害的成因、類型、特點和防治對策尤為重要。
洪澇災害具有雙重屬性,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經濟經濟屬性。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兩方面條件:
1、自然條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災害的直接原因。只有當洪水自然變異強度達到壹定標準,才可能出現災害。主要影響因素有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地形地勢。
2、社會經濟條件:只有當洪水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才能成災。受洪水威脅最大的地區往往是江河中下遊地區,而中下遊地區因其水源豐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經濟發達地區。
百度百科-旱災
百度百科-澇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