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西南面大西洋中英國屬地。轄阿森松島和特裏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總面積 380平方公裏,人口7000(1984),首府詹姆斯敦。聖赫勒拿島距非洲西南岸1930公裏,面積122平方公裏,人口5500(1984)。地勢崎嶇多山,最高點黛安娜峰海拔823米。盛行東南信風,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年較差小;年降水量東部800~1000毫米,西部300~500毫米。主要是歐洲人、非洲人和亞洲人的混血種人。居民講英語,多信英國聖公會教。1502年5月21日,葡萄牙航海家經此島,以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母親名字聖赫勒拿命名。1513年起先後為葡萄牙、荷蘭領地,1659年被英國占領。1815~1821年拿破侖壹世被逐放並死於此。1834年4月淪為英國“直轄殖民地”。曾長期是大西洋航路上的重要補給站。居民主要從事自給性農牧業。全島有耕地和草場各2000公頃,林地1000公頃。主要農作物有馬鈴薯、蔬菜和新西蘭麻。畜牧業以牛、羊為主。手工業有小型亞麻加工和鋸木廠以及花邊、抽繡等。公路長84公裏,其中瀝青路面64公裏。對外聯系依靠海運。有海底電纜通南非開普敦和阿森松島。出口麻制品、羊毛等,進口糧食、布匹、車輛、柴油等。詹姆斯敦是島上唯壹城鎮和港口,位於西北部的聖詹姆斯灣沿岸,人口1800多人,有小型麻類加工廠、鋸木廠、屠宰場等。
2.百科的介紹
聖赫勒拿島(Saint Helena)是南大西洋中的壹個火山島,隸屬於英國,離非洲西岸1900公裏,離南美洲東岸3400公裏。聖赫勒拿島與其南方的特裏斯坦-達庫尼亞群島壹起組成英國的直轄殖民地聖赫勒拿。孤懸海中。在西經5°45′、南緯15°58′,距非洲西海岸約1,900公裏。面積122平方公裏。人口6,258(1985),主要是混血種人。居民講英語,多信基督教。首府詹姆斯敦。地勢崎嶇多山,最高點熄火山阿克太昂山海拔819米。氣候終年溫和,年降水量西部300-500毫米,東部800毫米。1502年葡萄牙人到此,始稱今名。1513年起先後為葡萄牙、荷蘭領地。1659年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占領。1815-1821年,拿破侖壹世曾被放逐並死於此。1834年起為英國直轄殖民地。居民多從事農牧業,種植薯類、蔬菜,飼養家畜和家禽。捕魚供本島消費。有花邊手工藝品。進口消費品、車輛、燃料。有海底電纜通南非開普敦及阿森松島。南大西洋中的阿森松島和特裏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也由聖赫勒拿島管轄。
南大西洋島嶼,英國殖民地,在非洲西南海岸以西1,950公裏(1,200哩)。面積122平方公裏(47平方哩),西南至東北最長處17公裏(10.5哩),最寬處10公裏(6.5哩)。詹姆斯敦(Jamestown)為其首府及港口。亞森欣(Ascension)島和特裏斯坦-達庫尼亞群島(Tristan da Cunha)為所屬島嶼。
地理
聖赫勒拿島的地理位置是南緯15°56',西經5°42'。聖赫勒拿本島的面積是121平方公裏,阿森松島91平方公裏,特裏斯坦-達庫尼亞島104平方公裏。
所有屬聖赫勒拿島的島嶼都是火山島,其中特裏斯坦-達庫尼亞島上的火山至今仍然活躍。聖赫勒拿島本島的最高點是823米(Diana's Peak),特裏斯坦-達庫尼亞島上的最高點(也是整個直轄殖民地的最高點)是2060米(Queen Mary's Peak)。
聖赫勒拿本島是溫和的熱帶海洋性氣候,特裏斯坦-達庫尼亞群島屬溫和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聖赫勒拿島上有40種其他地方沒有的植物。阿森松島是海龜的繁殖地。
土地
聖赫勒拿島原為壹火山島,但島上火山已成為死火山。島的東、西、北三面都是垂直的峭壁,高490?700公尺(1,600?2,300呎)。島上最高山是阿克特翁山(Mount Actaeon,海拔820公尺〔2,690呎〕)和迪亞納峰(Diana's Peak,823公尺〔2,717呎〕),諸山在桑迪灣(Sandy Bay)之北形成壹個半圓形的邊緣。山南有許多山上水流沖刷成的峽谷,近海處更深。島上到處有泉水。還有不少火山灰和巉巖怪石。該島能登岸處只有西北面的詹姆斯灣,從該海灣有壹條長2.4公裏(1.5哩)的狹窄河谷伸入內陸。詹姆斯敦港和城鎮便坐落在此河谷中。
受涼爽的南大西洋季風影響,該島氣候溫和,有益於健康,夏天溫暖,冬天稍涼。與齊海平面的地區年降雨量為200公厘(8吋),島中央為760公厘(30吋)以上。該島植被可分為三個區∶沿海地區荒涼多巖石,延伸入內陸約1.6公裏(1哩);中間區再伸入內陸0.4?1.6公裏(0.25?1哩),山坡上有草,區內還有荊豆、楊、柳和歐洲赤松等樹木;中央區長約5公裏(3哩),寬3公裏(2哩),生長該島的土產如菜棕、柳杉、案樹、竹、蕉樹和橡樹。
留下法國皇帝最後的印記
聖赫勒拿島距非洲西海岸約2000公裏,由於位置偏僻,直到16世紀才被壹位葡萄牙航海家發現。1815年6月,叱咤風雲的法國皇帝拿破侖壹世因滑鐵盧的慘敗而被迫退位,獲勝的反法聯盟各國為防止其東山再起,把他流放到遙遠而荒涼的聖赫勒拿島上。當時這塊彈丸之地屬於英國東印度公司,人煙稀少,蕭條荒涼。拿破侖壹行被安置在東印度公司員工的“朗伍德別墅”內,他的活動範圍被限制在別墅四周12公裏內。拿破侖在這裏度過5年多的流放生涯,於1821年去世,死因至今是個謎。
如今拿破侖的遺體早已被法國政府隆重迎回。位於小島山泉邊上的安葬地現在鮮花掩映,綠柳飄垂。許多外國遊客絡繹前來,把這裏當作緬懷昔日梟雄的場所;拿破侖居住5年多的別墅至今保存完好,成為全世界歷史迷、軍事迷向往的聖地。朗伍德別墅裏還陳列著壹副國際象棋,這是壹名拿破侖忠實部屬奉獻的禮物。拿破侖愛不釋手,幾乎天天把玩,卻至死也沒能發現,棋子裏居然藏著部屬苦心繪制的逃生地圖!就在這座別墅的客廳裏,拿破侖對慕名前來的英國赴華使節阿美士德說出了也許是他壹生中最後的名言:“中國是壹頭睡獅,當它醒來時,全世界將為之震動。”
達爾文贊其是“物種的天堂”
3.與拿破侖
聖赫勒拿島為拿破侖嘆息
聖赫勒拿島,大西洋上壹座火山島,東距非洲大陸1930公裏,地形崎嶇多山,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這樣壹座不起眼的小島,卻因為和拿破侖的命運緊密聯系在壹起,而為天下人所熟知。1815年6月,叱咤風雲的法國皇帝拿破侖壹世因滑鐵盧的慘敗而被迫退位,獲勝的反法聯盟各國為防止其東山再起,把他流放到遙遠而荒涼的聖赫勒拿島上。被囚禁五年之後,拿破侖在這裏結束了他悲壯的壹生。
關於拿破侖的輝煌,已有無數史家做過充分的記載,這位皇帝在歐洲大陸縱橫馳騁,傲視群雄,是位令所有敵人聞風喪膽的軍事奇才。拿破侖認為:任何出色的戰爭都是講求方法的戰爭,所有偉大將領之所以建立豐功偉業,全在於遵循兵法的規律與自然的法則。戰爭藝術的某些法則是任何人都不得違背的,但是不能只靠舊的手段去達到新的結果,用兵作戰不能墨守成規。拿破侖既註意運用歷代名將的慣用法則,又堅持自己體驗深切而又行之有效的戰法。所以,他最強調統帥要以自己的經驗和天才來指導作戰。拿破侖自己也是當之無愧的創新、出奇、多變制勝的軍事指揮藝術天才。
說起拿破侖,就不能不提到其經典戰例--奧斯特裏茨戰役也稱三皇會戰。正是在這次戰役中,拿破侖采用高超的軍事藝術,以處於劣勢的法軍徹底打敗了強大的聯軍,壹舉奠定了他歐洲霸主的位置。恩格斯說過:“只要世界上還有戰爭,人們就不會忘記奧斯特裏茨戰役。”
然而,在拿破侖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之後,歷史對這位偉大的人物卻開了個巨大的玩笑,使這位軍事天才也被慣性思維所最終葬送了。
拿破侖在聖赫勒拿島時,他的好友通過秘密方式贈送給他壹副名貴的象牙制象棋,拿破侖對這份禮物鐘愛有加,每日都以演習棋藝打發光陰。他去世後,這副象棋被以高昂的價格拍賣,很久以後,壹位收藏者在壹個偶然的機會中發現,這副象棋的棋子從底部可以打開,當他打開之後,驚訝地發現其中竟然藏著壹份如何逃出聖赫勒拿島的詳細地圖!
設想如果拿破侖當初能以其敏銳的軍事造詣,打破象棋只是娛樂工具的慣性思維的話,他必然能發現這份地圖,從而極有可能逃出聖赫勒拿島。以他的雄心和天才,應該還會卷土重來,重新以恢弘的氣魄席卷歐洲大陸,改寫歷史也不是沒有機會。可惜的是,拿破侖僅僅拿象棋當象棋使用,辜負了友人的神機妙算,最後孤獨地死於聖赫勒拿島。
時過境遷,事過兩百年之後,我們卻還只能順著慣性思維的延續,茶余飯後喋喋不休地講著拿破侖與聖赫勒拿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