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儀”事件指的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為了給親生父親的尊號與群臣展開爭鋒的事件。
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年僅15歲的朱厚熜以藩王身份(前任皇帝的侄子)即皇帝位,繼位後嘉靖帝因想追封親生父母的尊號,但首輔楊廷和等舊臣要求他改換父母而引發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
世宗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後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後,改稱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大禮議事件至此最終結束。
擴展資料:
大禮議不是簡單的禮儀之爭,而是壹場激烈的政治鬥爭,即新舊政治勢力的較量。明武宗暴亡後,明代政治秩序不可能在壹夜之間恢復正常。
大禮議的發生和較長時間的持續,就在於身為皇帝的世宗暫時並未擁有全部的皇權。換言之,大禮議是明代皇權由武宗流向世宗的必要路徑,也是恢復明代政治秩序的必要步驟。
世宗在大禮議中壹步步的勝利和楊廷和集團壹步步的失敗,其實就是世宗皇權壹點點地獲得和明代政治秩序壹步步地恢復。
嘉靖三年(1524年),世宗欽定大禮,標誌著明代皇權從武宗完全流向世宗,至此,武宗時代基本結束,嘉靖革新時代真正到來。
大禮議拉開了明代改革的序幕,楊廷和集團的徹底垮臺和張璁等“大禮新貴”的崛起使清除弊政成為可能,嘉靖政治也因此進入全方位的變革創新時代。
百度百科——大禮儀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