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繁體字有多少個

繁體字有多少個

1:壹

2:貳

3:三

4:肆

5:伍

6:陸

7:柒

8:捌

9:玖

10:拾

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采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約定俗成、穩步前進"的原則進行簡化。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精簡字數,廢除同音同義不同形的異體字。

1955年我國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了《第壹批異體字整理表》,廢除了1055個異體字。二是減少筆畫。1964年我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簡化字總表》,***有簡化字2238個,把平均每字16到19畫的繁體字簡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畫的簡化字。

《簡化字總表》***收2274個簡化字及訁[訁]、饣[飠]、糸[糹]、钅[釒]等14個簡化偏旁,其中很多字來自草書楷化和文獻中筆畫簡單的的俗字、異體字、古字、假借字,其他字則來自當代人的創造。

《通用規範漢字表》實行的是有限類推簡化,即凡收進字表的繁體字都依據《簡化字總表》規定的原則類推簡化,比如"骦、骕、鹴、鹔"四字分別簡化為"骦、骕、鹴、鹔"。而字表以外的字,不再類推簡化,例如不把"驡"類推簡作"龍+馬"。

早在宋、元時期出現了大量的"俗字",顏元孫的《幹祿字書》、劉復和李家瑞的《宋元以來俗字譜》(1930年)、錢玄同的《簡體字譜》(1935年)等對此作了整理。20世紀20-30年代,當時的國民政府公布了《簡化字表》,由於備受爭議,這壹計劃並沒有得到實施。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政府分階段公布了簡化字,並在大陸範圍內加以推廣。

上世紀70年代曾經有過壹批二簡字,如"展"字曾被簡化為"屍"字下面加上"壹",被當時的人們形容為"屍橫遍野",這樣的二簡字都被廢除了,臺灣、香港、澳門則沒有進行漢字簡化。

擴展資料

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除了漢字字形本身的差異外,還存在詞匯的差異。例如簡體中文中多用的"圓珠筆",在繁體中文中稱"原子筆",簡體中文裏的"斯大林"在繁體中文裏被稱為"史達林",簡體中文裏的"朝鮮"(此處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亦稱北朝鮮)在繁體中文裏被稱為"北韓",簡體中文裏的"悉尼"在繁體中文裏被稱為"雪梨"等。

由於有這種差異,"繁體用語"這種說法隨之產生。不過其實這並非繁簡中文本身的差異,而主要是由於使用兩者的人群,尤其是中國大陸和臺灣在20世紀中葉由於政治原因分隔後交流較少,造成了用詞習慣的差異。

參考資料:

繁體字的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