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有哪些著名的元代石窟雕像?

有哪些著名的元代石窟雕像?

屬於元代的佛教石窟造像,除甘肅敦煌莫高窟和西安萬佛峽以及民樂馬蹄寺等地遺有極少數的元窟塑像以外,就所知者,僅杭州西湖靈隱寺飛來峰壹處以及山西太原附近的龍山石窟,但後者卻屬於道教造像。元代倡信喇嘛教,曾於江南地區設釋教都統。當時駐杭州者為都總統楊連真伽。由於他的提倡,在靈隱飛來峰廣造龕像。從至元十八年(1281)以後的十年中,在飛來峰***雕造摩崖龕像五六十處,大小造像百二十多軀。在造像規格上,雖然夾雜有不少造型怪異的密宗像,但大體仍是承襲宋代的傳統。如其中的四組摩崖龕像:壹為1號龕像毗盧遮那佛和文殊、普賢菩薩三尊像,壹為28號龕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菩薩三尊像,壹為43號龕多聞天王騎獅像,另壹組是19號龕浮雕形式的“唐僧取經”,即用白馬馱回佛教經典的故事。這四組雕像,是其中較突出的制作。如1號龕和28號龕的三尊像,左右脅侍均為坐像,衣飾造型雖沿襲前代,而在組合配備上,則有超出常規的樣式。如觀音、勢至二菩薩與中央主佛同為結跏趺坐式以及文殊、普賢菩薩不乘獅象,甚至像宋代那樣以獅象作出象征性的表現手法也沒有了,這都是超於常例的。至於在雕技方面,兩組像都表現得細膩、真實,裙帶衣襞,柔和、舒展地垂落在蓮座邊緣,顯得自然美觀,尤以28號龕右側觀音坐像,體軀比例適稱,神態生動,應為這壹處龕像中較優異的作品。多聞天王亦稱毗沙門天王,是佛國須彌山北方的守護神,這裏的雕像卻是騎坐猛獅、形象威武的天神。如此安排,既符合於作為護法天王的主題要求,更具有真實生動的優點。又如在“唐僧取經”這壹故事性雕刻中,所表現出的久經長途跋涉,顯得異常疲憊的人和馬的神態,都是相當生動的。更如36號龕雕出的立菩薩,10號和12號龕雕出的立佛以及22號、60號、63號龕的坐菩薩,有的繼承了傳統的樣式,有的則是喇嘛教的梵式像。特別是那些坐式像的“菩薩”(實際各有專名),多少反映了蒙古族強悍曠達的民族氣質。在59號龕有題名為“密裏瓦巴”的雕像,所雕為壹踞坐式威神,張口怒目(面部有殘損),右臂揚起,形象十分兇猛。像的左側,有兩個雕工精致、體驅比例合度的供養女(頭部殘損),手托供具,恭謹地向主像呈獻。其生動逼真的形態,是其他龕像所難以比擬的。

總的說來,飛來峰元代龕像群,在整個面貌上是呈現了宋代以後的中國佛教石窟雕刻藝術日趨衰落沈沒的景象。因為有很多龕像多是造型拙稚,形象臃腫,比例失稱。正如《杭州元代石窟藝術》的作者所說:“如把它擴大到和國內現存唐、宋造像來比較壹下,顯然不能跳出佛教雕刻的沒落趨勢。如衣紋的質感不足,寶冠繁褥瑣碎,面部表情缺乏內心傳神的聯系。總的看來,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