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悖德怎麽讀

悖德怎麽讀

悖德:違背仁德。

出處:

《孝經》中《聖治章第九》: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

釋義:

所以那種不敬愛自己的父母卻去愛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禮法。

《聖治章第九》原文如下: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

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

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譯文:

曾子說:“很冒昧的請教老師,聖人的德行,沒有比孝道更重大的嗎?”孔子說:“天地萬物的本性,其中以人所稟受的最為尊貴;人的德行當中,沒有比孝道更重大,而孝道沒有比尊敬父親更為重要的了。尊敬父親,沒有比天子祭天時,將祖先配享天帝更為重大的了。這件事自古以來,只有壹個人做到,那就是周公。從前周公代理成王攝理政事,在都城郊外祭天時,將他的始祖後稷配祀天帝;又在明堂祭祀時,以他的父親文王配祀天帝。因此天下的諸侯,依各人的職位,前來助祭。

由此可知,聖人的德行,那有比孝道更重大的呢?所以為人子者,對於父母的敬愛,是開始於嬰孩相依父母膝下的時候;兒子長大之後,有能力奉養父母,就壹天比壹天更知道尊敬父母。聖人因見他尊敬父母,就教他敬的道理;見他親愛父母,就教他愛的道理。所以聖人的教化,無須用嚴肅的態度,就可以成功;聖人的施政,也無須用嚴厲的手段,就可以使天下太平,這都是因為聖人所憑藉的,是最根本的孝道。

父母慈愛兒子,兒子孝順父母,是出自人類天生的本性;君王愛護臣下,臣下效忠君王,是出自人類自然的義理。父母生下兒子,延續宗族的生命,所以做兒子的,沒有比傳宗接代更為重大的事了。父親對待兒子,既像尊嚴的君王,又是慈愛的親人,做兒子的受到的恩愛,沒有比這種更深厚的了。所以做兒子的不親愛自己的父母,而去親愛他人的父母,叫做違背仁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的父母,叫做違背禮法。

君主推行政教,應當順從人類的天性,敬愛父母,現在卻自行違逆,使得人民無從取法。不由善行,而由兇德所得到的崇高地位,君子並不重視。君子的作風,和小人不壹樣,凡有所言,必想所言皆可受人民稱道;凡有所作為,必想所為皆可使人民歡樂;立德行義,必可使人民尊敬;所作所為,必可使人民效法;容貌儀表,必可使人民仰望;壹進壹退,皆可以做人民之榜樣。

從以上各方面來治理人民,人民敬服而愛戴之,仿效而取法之,所以很容易能夠完成他的德教,順利推行他的政令。《詩經·曹風·鸤鳩篇》上說:善良的君子,他的儀態端正而沒有過錯。

擴展材料:

悖德型人格障礙

悖德型人格障礙,又稱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以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為主要特點。這種人感情冷淡,對人缺乏同情,漠不關心,缺乏正常的人間愛;易激惹,常發生沖動性行為;即使給別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內疚,缺乏罪惡感;因此常發生不負責任的行為,甚至是違法亂紀的行為,雖屢受懲罰,也不易接受教訓,屢教不改。臨床表現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在人格障礙的各種類型中,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所最為重視的。它最早由德國的皮沙爾特(prichard)提出“悖德狂”這壹診斷名稱。指出患者出現本能欲望、興趣嗜好、性情脾氣等方面的異常改變,但沒有智能、認識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礙,亦無妄想或幻覺。後來逐漸被“反社會人格”取代。有這種障礙的個體的突出點是行為具有悖德離社會規範的傾向,且在損害社會和他人之後沒有愧疚之心,不能從挫折與懲罰中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的報復社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聖治章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