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作背景:
18世紀,德國的啟蒙運動在文藝復興成果的影響下,提出了博愛、平等和自由,這對歐洲當時的封建專制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這段時期,封建貴族專橫暴虐、腐朽沒落,人民的生活非常的困苦,思想也受其壓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狂放突進運動”的發生就是對這壹點的充分證明。這次運動的矛頭直指封建等級觀念和封建制度對婚姻、對個性的束縛,是德國的進步青年對封建專制制度壹次最激烈的反抗。
他們崇尚自然,追求主觀情感的抒發。他們要求個性解放,思想自由,采取多種形式對社會醜惡現象和專制暴改進行抨擊和揭露;他們歌頌生命,歌頌自由,贊美愛情。
這次運動具有強烈的叛逆性和反抗性,對德國的社會現狀的改善和民族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少年維特之煩惱》正是受這次運動精神的影響,在作品中極大的表現了具有時代性的狂熱突進精神。
2、寫作意圖:
小說描寫進步青年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少年維特愛上了壹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
《少年維特之煩惱》用藝術手法揭露了社會的全部腐敗現象,指出了社會弊病中最深刻的根源。”“歌德完成了《少年維特之煩惱》,建立了壹個最偉大的批判的功績。
擴展資料:
《少年維特之煩惱》簡介
維特出生於壹個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他能詩善畫,熱愛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壹天,為了排遣內心的煩惱,他告別了家人與好友,來到壹個風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這位靠父親遺產過著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對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純樸的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山村的壹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靄、村童幼女……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壹切煩惱。沒過多久,在壹次舞會上,維特認識了當地壹位法官的女兒綠蒂。
便壹下子迷上了她。他與綠蒂壹起跳舞,他仿佛感到世界只有他們兩個。雖然綠蒂早已定婚,但對維特非常傾心。舞會結束後,他們激動地站在窗前,綠蒂含著淚水望著維特,維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渦中,熱淚縱橫地吻著她的手。
從此以後,盡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維特卻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他心中只有綠蒂。綠蒂的未婚夫阿爾伯特回來了,他很愛綠蒂,對維特也很好,他們常在壹起談論綠蒂。那綠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飄浮的雲再也不能使他平靜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
夜晚,他常常夢到綠蒂坐在身旁,早上醒來,床上卻只有他壹個人,他只有嘆息命運的不濟。最終在朋友的勸說下,他下決心離開心愛的綠蒂,離開那曾經給他帶來歡樂與幸福的小山村。
維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館當了辦事員。他盡可能使自己適應這份工作,然而官僚習氣十足的上司對他的工作吹毛求疵,處處刁難他,他的同事們也戒備提防,唯恐別人超過自己,這壹切都使他產生許多苦惱。正當他深感百無聊賴時,壹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壹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
C伯爵謙遜老實,博學多才,對維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給維特帶來壹絲安慰。壹天伯爵請他到家中吃飯,不料飯後來了壹群貴族,他們帶著高傲鄙視的神情看著維特。
連和他認識的人也不敢和他說話了,伯爵前來催他趕快離開這裏,不管他走到哪裏,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聽到譏諷的話語,他壹氣之下終於辭了公職。
他應壹位侯爵將軍之邀,去了獵莊,期間他曾想從軍,但在侯爵的勸告下,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兒始終感到不自在。他壹直懷念著綠蒂,在心的牽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
山村的景物雖然依舊,但人事全非。心愛的綠蒂早已成了阿爾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壹個個慘遭不幸。他去拜訪曾為他們作過畫的兩個孩子,但孩子的母親告訴他,她的小兒子已經死了;他去訪問向他講述過內心秘密的農夫,恰好在路上遇見他。
農夫說自己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大膽地向女主人表示了愛情,她的弟弟怕他搶走了姐姐的財產而解雇了他。他不下千百次地想擁抱綠蒂,哪怕把她壓在心上壹次,內心的空隙也就填滿了,可是見到她卻不敢伸手。
冬天來了,天氣越來越冷了,花草都枯了,壹片荒涼。他看到了因愛戀綠蒂而丟了工作並發瘋的青年,不禁驚愕。後來得知那位被解雇的農夫殺了人,維特很是同情,想要救他,竭盡全力為他辯護,結果遭到法官的反對。
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窮途末路,痛苦煩惱到極點,任憑感情驅使自己朝著可悲的結局壹步步走去。聖誕節前的壹天,他又來到心上人綠蒂的身邊,作最後的訣別。
此時即將熄滅的愛情之火瞬間又放射出光芒,他對綠蒂朗誦奧西恩的悲歌,同時緊緊擁抱著她。兩天後,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讀的遺書,午夜時分,他壹邊默念著“綠蒂!綠蒂!別了啊,別了!”,壹邊拿起她丈夫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煩惱。
百度百科-少年維特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