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千壹百年前的西漢時期,西域烏孫(即今日的伊犁)就出產良馬。據《漢書.烏孫傳》記載:"天馬來兮從西極"、"其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從這裏可以看出當時烏孫養馬已很有規模了。不僅如此,烏孫國還常常向漢朝的皇帝進貢良馬。漢武帝非常欣賞烏孫馬的優良品質,並親筆賜名"天馬"。此後,烏孫馬便有了"天馬"的美譽。"天馬"就是今天的伊犁馬。
清朝乾隆年間,清政府在伊犁各地大力興辦馬政。他們建立多處馬場,培育良駒,以供軍需。清軍乘騎伊犁馬之後軍威大振、所向披靡、聲震八方。這項事業對伊犁哈薩克馬的改良產生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伊犁馬的形成經歷了數百年的漫長歲月,融入了多種優良馬種的遺傳基因。比如,河套的蒙古馬,與烏孫近鄰的大宛馬,還有從俄羅斯引進的奧爾洛夫馬、布瓊尼馬等優良的馬種,都對今日伊犁馬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解放後,伊犁各縣非常重視引進良種馬進行雜交改良,培育出適應群牧條件的乘挽兩用型的伊犁馬,從此伊犁馬的品質得到進壹步優化,使其具有體格高大、身軀魁梧、外貌俊秀、體質結實、遺傳性穩定、耐粗飼料、抗寒抗病能力強、力速兼備等良好的性能。
新疆地域遼闊,面積為160多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面積的六分之壹。可利用草原面積7.56億畝。在歷史上,這裏曾是溝通歐亞大陸“絲綢之路”的要沖地段。為了“絲綢之路”交通運輸之需要,此處養馬業發達。
新疆在歷史上就以盛產良馬著稱,遠在2000多年前,漢武帝從西域得烏孫馬命名為“西極馬”;得大宛馬命名為“天馬”。據考證,以上命名的馬,實際上是哈薩克馬的前身,伊犁馬的育成又以哈薩克馬為母本,所以伊犁馬含有“西極馬”和“天馬”的血統。目前全疆有馬100萬匹,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的北疆地區,以哈薩克馬為主,還有焉耆馬,巴裏坤馬等。伊犁馬為培育品種。馬在新疆既是生產資料,又是生活資料,在農牧業生產,交通運輸,馬產品生產和馬術運動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壹、產區概況
伊犁馬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伊犁地區,中心產區在昭蘇、特克
斯、新源、尼勒克,鞏留等縣。馬的總數約有10余萬匹。
產區位於天山北坡西段的伊犁河流域。地形東、北、南三面有高山環繞,伊犁谷地向西敞開,受西來濕潤氣流影響較大,降水豐富,氣候溫和,森林茂密,草場遼闊,具有發展農林牧業生產的優越條件。
產區由於地形復雜,氣候表現出明顯的地帶性差異。西部河谷平原區氣候溫和,降水稀少,屬溫和半幹旱區,年平均氣溫為7.9-9.2℃,無霜期160-180天,年降水量200-350毫米。其特點是春季升溫迅速,且不穩定,雨水較多。夏季谷地溫度較高,但無酷暑。東部河谷丘陵區降水較多,屬溫涼半濕潤區,年平均氣溫為5.4-7.5℃,無霜期110-160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其特點是春季升溫快,但不穩定,夏季短而溫和,多陣雨。昭蘇盆地,高寒多雨,屬冷涼半濕潤區,年平均溫度2.9℃,無霜期85-110天,年降水量400-500毫米。
產區***有草場5848萬余畝,優良草場占90%以上,牧草繁茂,主要草場類型有: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平原荒漠及低地草甸等。
伊犁馬產區既是新疆的主要牧業基地之壹,也是重要的糧油產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油料、豆類、甜菜等。產區內廣闊的優質草場和溫和濕潤的氣候特點,,為培育伊犁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品種形成
伊犁馬是用當地的哈薩克馬為母本,以奧爾洛夫馬、布瓊尼馬、頓河馬等為父本進行育成雜交,培育而成的品種。早在20世紀初,尤其是從20世紀20年代以後,當地牧民已開始引用奧爾洛失、英頓〈布瓊尼馬〉等馬種改良當地的哈薩克馬,取得了壹定的改良效果,初步形成了壹個數量多,質量較好的伊犁馬雛型。
新中國成立後,在整頓伊犁馬育種工作的基礎上,於1952-1965年,又陸續引入奧爾洛夫、頓河、布瓊尼馬種,對昭蘇種馬場及其他繁育場馬匹,進行有計劃的雜交改良工作,制訂了以乘挽兼用型為育種方向的育種計劃。並且在有計劃的雜交改良,獲得大量雜種馬的基礎上,采用邊雜交、邊橫交固定的繁育方式。1963年開始,從雜種馬類群中,選取符合理想指標的優秀公母馬進行低血橫交固定,並加強幼駒培育,逐年增加哈薩克馬血液,降低外血影響,收到了良好的育種效果。
在育種過程中,除有計劃的培育、選用昭蘇種馬場的種馬外,其他繁育場培育的優秀個體,對伊犁馬的選育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品種特征
(壹)外貌特征
伊犁馬具有良好的兼用體型,體格高大,結構勻稱緊湊。頭秀美、高昂幹燥,面部血管明顯;眼大有神,額廣、鼻直,鼻孔大,有悍威。頸長適中,肌肉充實,頸礎高,頸肩結合良好。耆甲中等高長,發育豐滿。背腰平直,腰稍長,尻寬長中等,稍斜。胸深,肋骨開張良好,胸廓發達,腹形正常。肩胛長斜,四肢幹燥,筋腱明顯,關節清晰,肢勢端正。系中等長,蹄質結實,運步輕快。鬃、鬣、尾、距毛中等或稍長。有少部分馬頸部肌肉欠豐滿,前胸發育較差,四肢發育不足,有待今後在育種工作中改進。
毛色以騮色為主之,栗色和黑色次之,青色和其他毛色少見,據1980年對929匹馬的調查統計,騮毛占54.7%,栗毛占24.5%,黑毛占17.1%,青毛占1.9%,其他毛色占1.8%。
(二)體尺、體重
伊犁馬體尺與國內其他馬相比,為我國較大的馬種之壹。胸圍較大為其突出的優點,胸圍比體高大25~35厘米,具有力速兼備得優良品質。
表1伊犁馬體尺單位:厘米,千克
匹數
體高
胸圍
管圍
體重
體尺指數
胸圍
管圍
成年公馬
57
148.33±0.68
171.33±0.91
19.46±0.10
412.36±4.66
115.5
13.2
成年母馬
304
141.00±0.31
166.62±0.47
17.55±0.02
373.44±2.66
118.1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