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文人騷客都有寄情明月的情懷。不論是五絕小詩《靜夜思》還是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不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還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不論是詠史還是訴愁都能很透徹的表現出想要表達的情感。
這首《月圓花好》也如壹小詩歌。單詞從歌詞來看“清淺池塘鴛鴦戲水 ,紅裳翠蓋並蒂蓮開”場景都很美好。但是看看歌曲的時代背景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1940年的上海處於日本占領高峰期,除了租界壹片繁華,陸家嘴還有壹些零星村基本被日本洗劫過,當時的上海用壹個詞形容(不包括租界):慘不忍睹。
所以我們聽舊上海的流行歌曲都能明顯的感覺到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而人們所渴望也正是極度缺乏的。這也就是我們能夠從歌中聽出花並未好,不知今晚月為誰圓的哀默的原因。表面看起來車水馬龍、歌舞升平,實際透露出壹種暗湧襲來的不安定的情緒,這種反襯更人覺得當時背景的淒涼和當時人們的掙紮。
其實,如今在聽這首經典歌曲依舊很難聽出幸福美滿的感覺。這種古風經典需要安靜的環境獨自評鑒,但是物欲橫流的環境,激蕩起人們內心的不安和浮躁,家庭的責任、事業的成就、朋友的對比等等壹直壓抑著內心,見花開,而嘆落花流水,見月圓,而憂陰晴圓缺。
願我們的生活褪去浮華,洗盡鉛塵,能夠品味人生的美好,壹切花好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