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1769年,理查德·阿克萊特發明了卷軸紡紗機。它以水力為動力,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紡出的紗堅韌而結實,解決了生產純棉布的技術問題。但是水力紡紗機體積很大,必須搭建高大的廠房,又必須建在河流旁邊,並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於是,1771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工人的工廠;十年後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紡織業就這樣逐漸從手工業作坊過渡到工廠大工業,到1800年,英國已有這樣的工廠三百家。但這種機器紡出的紗太粗,還需要改進。
童工出身的塞繆爾·克隆普頓於1779年發明了走錠精紡機。它結合“珍妮機”和水力紡紗機的特色,又稱“騾機”。這種機器紡出的棉紗柔軟、精細又結實,很快得到應用。到1800年,英國已有六百家“騾機”紡紗廠。
英國紡紗業的大發展,使織布業反倒顯得落後了。1785年,牧師卡特賴特發明水力織布機,使織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到1800年,英國棉紡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紡紗機、織布機由水力驅動,使工廠必須建造在河邊,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節差影響,造成生產不穩定,這就促使人們研制新的動力驅動機械。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機開始用做紡織機械的動力,並很快推廣開來,引起了第壹次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高潮,人類從此進入了機器和蒸汽時代。到1830年,英國整個棉紡工業已基本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到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大工業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