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的詞作《釵頭鳳》起句:“紅酥手。 黃縢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
其中,紅酥手,有兩種解讀,壹是認為是指唐婉之手,二是認為“紅酥手”是宋代的壹種佛手形狀的點心,這非本答文主題,暫且帶過,單說說“黃縢酒”。
黃縢酒,並不是壹種酒名,而是酒的壹種封裝形式,即用黃羅帕或黃紙封口的酒,故又稱為“黃封酒”。例如,蘇軾 《杜介送魚》詩:“新年已賜黃封酒,舊老仍分頳尾魚。”
要解釋清楚“黃縢酒”的來由,就不得不說說宋代的榷酤制度了。
中國不僅是最早懂得釀酒的國家之壹,而且是最早實施酒類專賣制度的國家。中國古代的酒,多用糧食釀造。雖然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但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糧食產量尚不能滿足民眾生活所需。為保證糧食的基本需求,壟斷酒業利益,早在漢代,就開始對釀酒、賣酒實行官方管制,稱為榷酒酤。
宋代的榷酤制度是雙軌並行,即除了官釀外,亦允許民釀。但酒曲則只能官售,根據糧食收成情況,給予各民營酒坊壹定的配額。
要獲得釀酒和賣酒經營權,也要向官府申請,獲準後可在酒坊使用專門的標幟,即以青布和白布制的酒旗(酒簾),我們在宋詞中經常讀到的“酒旗”、“”酒簾”正是源於此。例如,黃安石的《桂枝香》句:
“歸帆去棹斜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
事實上,因酒曲的配額不足,這些酒坊除了售賣民釀酒外,也會售賣官釀酒。而黃封酒,正是官釀的標識。民釀酒則是絕不允許使用黃羅帕或黃紙作封口的。
所以“黃縢酒”和“黃封酒”壹樣,並非指某種酒的名字,而是泛指官方釀造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