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2009年 山東高考試題語文答案

2009年 山東高考試題語文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壹考試(山東卷)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壹、

1.B

解析A.怯生生(qìè);C.飛揚跋扈;D.作梗。

2.D

解析A.郝明義認為“沒有越界不成閱讀,”逗號應放到後引號外;B項不用問號;C 第二個頓號改成逗號。

3.C

解析A感受:接觸外界事物得到的影響;體會。感觸:跟外界事物接觸而引起思想情緒;感觸側重思想情緒。依附:附著,依賴依靠。依托:依靠。依托側重有所憑借,借托。未免:同壹些詞語搭配,表示前面所說的情況不合適,或對前面所說的情況不以為然,含有委婉批評的意味;不免:副詞。表示由於前面所說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種消極的結果,“科爾曼年輕氣盛” 正是“老練不夠”的原因。此處是對科爾曼作客觀評價,沒有批評的語氣。

4.B

解析A左右為難:左也難,右也難,兩邊為難。形容處於某種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如何判斷和預測疫情的規模和發展趨勢”不符合處於某種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B項動人心弦:激動人心,非常動人。C前赴後繼:赴,向前沖前面的沖上去了,後面的緊跟上來。形容為了革命或某種事業連續不斷投入戰鬥,奮勇沖殺向前。褒義詞。D項“壹揮而就” 應為“壹蹴而就”。壹揮而就:智繪畫、書法和寫文章,壹動筆很快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才智聰穎。就:成。應為壹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壹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壹下子就成功。

5. A

解析B項成分殘缺,“由於”和“使”保留其壹;C項句式雜糅,還在於部分開發商追求暴利,哄擡房價,泡沫加速破裂等因素;D“大約”與“多”重復。

二、

6.C

解析原文最後壹段中說“漁人在“白堤”東端設籪來捕魚蟹,而且依籪設橋,以方便捕捉魚蟹和到孤山的交通”,主要功能應該有兩種。

7.D

解析“杭州都城文化的發展和西湖旅遊形象的提升”與用“籪”捕捉魚蟹的方法逐漸被淘汰沒有關系。註意原文第四段中“但因放置魚籪或蟹籪過多對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響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來,這種捕魚蟹的方法,隨著人工養殖業的興起而逐漸被淘汰。”和第五段“五代以後,特別是自吳越王錢穆築垾海塘以來,錢塘江的魚蟹經西湖而洄遊的現象消失,漁人也就逐漸不再用籪捕捉魚蟹了”幾個句子。

8.D

解析註意原文第四段在引用海鹽才女李壬的詩後,後面的解釋說明,“這裏的“籪橋”就是指與放置魚籪、蟹籪有關的橋,這種說法在部分地區至今還有”,說明引用海鹽才女李壬的詩是為了說明部分地區至今還有“籪橋”就是指與放置魚籪、蟹籪有關的橋的說法。

三、

9.D

解析過:錯誤。

10.D

解析A 第壹個表提頓語氣,不譯;第二個“……的人”。B 第壹個“而”表修飾;第二個“而”表轉折,卻。C第壹個“以”,表目的,來;第二個“以”,因為。

11.B

12.D

解析“衛嗣公知道後要罷免這個官吏”有誤。

四、

13.(1)有了像那樣講信用的國君(或“有國君那樣的講信用”),能不歸順他嗎?

(2)吳起出門,遇見壹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飯。那朋友說:“好的。”

(3)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解析

第(1)句註意“信”、“歸”等詞和句式“可……乎”的落實,第(2)句註意“止”、“食” 等詞的落實。第(3)句註意“欺”、“成教”等詞和判斷句的落實。

參考譯文

晉文公攻打原國,攜帶了十天的幹糧,於是與大夫約定以十天為期。到原國十天了,卻攻不下原國,敲鐘退軍,撤兵而去。有壹個從原國出來的人說:“原國再有三天就攻下了。”大臣和左右待從勸諫說:“原國的糧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壹下吧!”晉文公說:“我與軍士們約定以十天為期,如果不離開,這就失去了我的信用。奪得原國而失去信用,我不幹。”於是撤兵。原國人聽到說:“有了像那樣講信義的國君(或有國君像那樣的講信用),能不歸順他嗎?”於是向晉文公投降。衛國人聽到後說:“有像那樣守信用的國君,能夠不跟隨他嗎?”於是也向晉文公投降。孔子聽到後記載這件事說:“攻占原國而又得到衛國,是因為守信用。”晉文公問箕鄭說:“救濟饑荒該怎麽辦?”箕鄭回答說:“守信用。”晉文公說:“怎麽樣守信用?”箕鄭說:“在名份、做事情、行為上守信用。在名份上守信用,那麽群臣就會各守其職,對善行惡行都不會去逾越,對各種事情就不會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麽就不會失去天時,百姓就不會逾越四季;在行為上守信用,那麽親近的人就會勸勉自己努力而遠處的人就會來歸附。”

吳起出門,遇見壹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飯。那朋友說:“好的。”就讓他回去等他。吳起說:“那我等妳來了再吃。”這人到天黑了都沒有來,吳起還是不吃飯等他。第二天早上,吳起派人去找這個人。這個老朋友來了,吳起才和他壹起吃飯。

魏文侯和虞人約定了打獵的時間。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風,左右侍從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獵,魏文侯不聽,說:“不可以因為風的緣故而失去信用,那樣我是不幹的。”隨後親自趕著車去了,冒著大風去讓虞人停止打獵。魏文侯和虞人約定了打獵的時間。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風,左右侍從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獵,魏文侯不聽,說:“不可以因為風的緣故而失去信用,那樣我是不幹的。”隨後親自趕著車去了,冒著大風去讓虞人停止打獵。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跟著她哭泣。母親說:“妳先回去,等我回來後給妳殺豬。”從市場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來殺。他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與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小孩子是沒有知識的,是跟著父母學習的,是聽從父母的教誨的。如今妳欺騙他,就是在教他欺騙。母親欺騙了兒子,兒子就不相信他的母親了,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的方法啊。”隨後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

楚厲王有了警報,就用敲鼓的方式來和民眾壹起防守。有壹天喝酒醉了,就錯誤地敲打鼓,民眾大驚。楚厲王派人去阻止民眾,說:“我喝酒醉了和身邊左右人開玩笑,誤打了鼓。”民眾這才散去。過了幾個月,真的有警報了,楚厲王擊鼓而沒有民眾前來。於是就更改命令明確信號而後民眾才相信了他。

李悝警告左右兩個營壘中的將士說:“要謹慎地戒備敵人,早晚他們就要來襲擊妳們。”象這樣的警告重復了好幾次而敵人都沒有來。兩個營壘中的將士都松懈了,不相信李悝。過了幾個月,秦國軍隊來襲擊,幾乎消滅了李悝的軍隊。這就是不相信人的禍患。

另壹種說法:李悝與秦國人交戰,告訴左邊營壘中的將士說:“快沖上去!右邊營壘已經沖上去了。”他又騎馬跑到右邊營壘中對將士說:“左邊營壘已經沖上去了。”左右兩個營壘中的將士都說:“我們沖上去。”於是都爭先恐後沖上去。到第二年,又與秦國人交戰。秦國人來襲擊,到後幾乎消滅了李悝全軍。這就是不相信人的禍患。

衛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過關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難客商,就用銀子來賄賂集市的官吏,集市的官吏沒接受。衛嗣公對集市的官吏說:“曾經有壹客商過關市而給妳銀子,妳沒有接受讓他走了。”集市的官吏非常害怕,認為衛嗣公能明察秋毫。

14.答案(1)壹方面描繪水流的悠長和江面的空闊,另壹方面以景寫情,烘托出客子思歸的孤寂之情。

(2)這兩句寫正值客心孤寂之時,忽見紅袖憑樓而更增思家之情。詩人看到紅袖憑樓的情景時,壹下子聯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歸來,於是思家之情更加濃重(或“紅袖的悠閑和客心的空回形成鮮明對照,越發襯托出旅思的淒涼,進壹步出發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

這首詩收入《樊川外集》,題壹作“寄遠”。杜牧在文宗開成年間曾任宣州團練判官,南陵是宣州屬縣,詩大約就寫於任職宣州期間。

題稱“南陵道中”,沒有點明是陸路還是水程。從詩中描寫看,理解為水程似乎切當壹些。

前兩句分寫舟行所見水容天色。“漫悠悠”,見水面的平緩、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容與,也暗透出他壹絲羈旅的孤寂。壹、二兩句之間,似有壹個時間過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時的景象。過了壹會,風變緊了,雲彩因為風的吹送變得稀薄而輕盈,天空顯得高遠,空氣中也散發著秋天的涼意。“欲變秋”的“欲”字,正表現出天氣變化的動態。從景物描寫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來的相對平靜變得有些騷屑不寧,由原來的壹絲淡淡的孤寂進而感到有些清冷了。這些描寫,都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準備。

正當旅人觸物興感、心境孤迥的時候,忽見岸邊的江樓上有紅袖女子正在憑欄遙望。三、四兩句所描繪的這幅圖景,色彩鮮明,饒有畫意,不妨當作江南水鄉風情畫來欣賞。在客心孤迥之時,意緒本來有些索寞無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見這樣壹幅美麗的圖景,精神為之壹爽,羈旅的孤寂在壹時間似乎沖淡了不少。這是從“正是”、“誰家”這樣開合相應、搖曳生姿的語調中可以感覺出來的。但這幅圖景中的憑樓而望的紅袖女子,究竟是懷著閑適的心情覽眺江上景色,還是象溫庭筠詞中所寫的那位等待丈夫歸來的女子那樣,“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在望穿秋水地歷數江上歸舟呢?這壹點,江上舟行的旅人並不清楚,自然也無法向讀者交待,只能渾涵地書其即目所見。但無論是閑眺還是望歸,對旅人都會有所觸動而引起各種不同的聯想。

在這裏,“紅袖憑江樓”的形象內涵的不確定,恰恰為聯想的豐富、詩味的雋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似乎告訴我們,在壹定條件下,藝術形象或圖景內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點,相反地還是壹種優點,因為它使詩的意境變得更富含蘊、更為渾融而耐人尋味,讀者也從這種多方面的尋味聯想中得到藝術欣賞上的滿足。當然,這種不確定仍然離不開“客心孤迥”這樣壹個特定的情景,因此盡管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聯想體味,但總的方向是大體相近的。這正是藝術的豐富與雜亂、含蓄與晦澀的壹個重要區別。

15.(1)朝聞道 此情可待成追憶

(2)淩萬頃之茫然 怎敵他、晚來風急

(3)在水壹方 奏流水以何慚

(4)無以至千裏 得失寸心知

解析

常出現的錯別字是“可待”寫成“豈待”,“ 萬頃”寫成“萬傾”,“怎敵他”寫成“怎敵它”,“至”寫成“致”。

五、

16.示例: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韓出資最多(或“中日韓出資比例最大”)。

解析

這是壹則新聞,***兩段,表達兩層意思,應分別概括,第壹段報道的主要內容是“5月3日,東盟10國與中日韓財長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發表聯合公報宣布,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並運行”,第二段報道的主要內容是“中日韓3國出資的比例”,剔除次要信息,就可得本題答案。

17.示例壹:我是植物

我被春天翻譯成花朵

我是花朵

我把秋天翻譯成果實

示例二:我是雨

我被大地翻譯成新綠

我是新綠

我被春天翻譯成生機

解析

所仿寫的句子要求內容和結構和例句相似,結構特點是:我是……我被……翻譯成……;我是……我吧……翻譯成……。內容上三個事物要有壹定的聯系,修辭是暗喻。

18.示例:

畫面內容:壹女子正在接水,水龍頭開到最大,流出的幾滴水呈“SOS”狀。

寓意:水在呼救,警示我們要節約用水。

解析

漫畫內容要按順序介紹,不遺漏,透過畫面,聯系社會現象,考慮深層次內容。

六、

(壹)

19. 以個人習慣類比人生,引發感悟,為下文作鋪墊。

解析

此題從兩方面作答,內容上是與下文的人生做類比,結構上是為下文作鋪墊。

20.(1)被社會的誘惑和壓力左右,在忙忙碌碌和漫無頭緒中,忽視了自己的心理世界,迷失了自我。

(2)壹個人擁有了自己的心理世界,就會明確行動的方向,無論面對怎樣的誘惑和壓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

(1)首先能把握這句話的主旨,是機會和壓力對人的負面影響,再結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靈的寧靜頗不易得”,答案即可得出。(2)首先理解關鍵詞“堅實的自我”“ 精神的坐標”,再結合本段的中心“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壹個心靈”, 答案即可得出。

21.記住從社會回到自我的路(或“記住從外部生活回到內心生活的路”),在社會紛爭和喧囂中確立自己的人生坐標,獲得充實的生活和寧靜的心靈。

22. 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面對現實提供的壹切可能性,我們不應該閉塞與拒絕,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出去闖蕩壹番。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堅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位置。

(二)

19.①對鄉愁的理解 ②詩人的創作動因 ③詩歌的現狀與發展 ④中文的純潔度

20.(1)余光中認為鄉愁並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歷史的鄉愁,文化的鄉愁,可以升華為民族的感情寄托。(或“余光中所說的鄉愁鄉愁超出了地理的某壹點,融入了歷史的、文化的內容,升華或者普遍化為了整個民族的感情寄托”)

(2)這樣更有懸念,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或“詩歌貴在含蓄,“就要差這兩個字”,省略號所包含的內涵就更豐富,更耐人尋味,余味無窮,更有詩意”)

21.(1)文學創作的動力源於作家內心世界的沖突和體驗,這正是作家能夠創作出優秀作品的根本原因。

(2)心安理得、內心世界過於平靜的人,不會產生強烈的創作願望,也就創作不出優秀的作品。

22.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語言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而對語言的發展不能聽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規範。在當今社會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斷豐富和發展,更要保持其特色和純潔度。

可以談要保持中文的純粹性,為漢語的純粹性而奮鬥,規範網絡語言,保持中文特色;也可以談網絡語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包容。言之有理即可。

七、

23.

作文解析

“見證”壹詞,《現代漢語詞典》註解為“當場目睹可以作證的”,或“指見證人或可作證據的物品”。

見證者可以是人,如:我或我們見證母愛、見證2008等;也可以是物,如壹株小草的見證、色彩——驚魂的見證、歷史的見證等。見證的內容多為抽象事物,成長歷程、某種情感、事物的發展過程等等。適合寫成記敘文、散文。從見證的內容角度考慮,比如寫我親眼目睹的事件,寫出事件的意義及對自己的重要影響,或寫某件事物經歷過某個事件或壹段時間,從它的角度敘事抒情,如我的小院、我的學校、長城、盧溝橋等。回顧反思社會熱點及人生經歷,可以寫2008年國家、自己經歷的風風雨雨及感動、愉悅、興奮、憤怒的種種事件。

名師指導

“這屬於壹個半開放式命題,考生寫起來應該比較順手,但想得高分就難了。”語文考試結束後,記者采訪了山東省實驗中學語文教師成秀梅和濟鋼高中語文教師陳強,兩位老師均表示,今年的作文題讓每個考生都有話可說,但文章寫精彩比較困難。

成秀梅說,這個題目非常寬泛,考生在審題時沒有障礙,可寫的內容非常多。這個題目的第壹個難點在於如何選擇壹個小的切入點打開話題,因為題目叫“見證”,考生在寫作文時既要寫到所見、所聞,又要挖掘它背後的意義和情感,單單寫見了什麽顯然不能完全扣題。成秀梅認為,文章的切入點壹定要有意義,而且要巧妙。第二個難點是寫作的材料選擇,無論考生是選擇個人情感、經歷還是大事件帶來的影響,都不能泛泛而談,讓人看了沒有感覺。第三個難點就是考生的文筆,這與平時的訓練有關,文筆好、會抒情、選材典型的文章可能更容易博得閱卷人的好感。

陳強表示,這篇作文考生可能大多選擇寫抒情或議論性文章,這樣寫起來比較容易,他同樣認為,考生只有把思路打開,用個性化的情感和感悟來寫作才能寫出精彩的文章。考生既可以選擇國家大事,也可以選擇人間真情。考生無論如何選材,壹定要註意挖掘事件背後的東西,感悟要深刻。

另外陳強認為,雖然這個作文題目看似簡單,但考察了學生的多種能力,例如描摹、概括、挖掘等,還從壹個側面考查學生是否有豐富的社會經歷,在壹定程度上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活動,不讀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