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號和頓號的用法區別在於指代不同、用法不同。
壹、用法不同:
逗號用於句子內部主語與謂語之間如需停頓;句子內部狀語後邊如需停頓;並列詞語之間帶有“啊”“呀”“啦”等語氣助詞時,並列成分之間用逗號,不用頓號。頓號用於並列的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用於需要停頓的重復詞語之間;用於某些序次語之後。
二、指代不同:
頓號指並列的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逗號指句子切分為意群,表示小於分號大於頓號的停頓。
逗號和頓號的含義與出處:
壹、逗號和頓號的含義:
1、逗號:
逗號,即“,”,表示小於分號大於頓號的停頓,是句子切分為意群的部分。
逗號是最常用的標點符號之壹,在漢語及大多數外語中使用頻率最高,但用法最靈活,也最難掌握。
2、頓號:
頓號,即“、”,是句內點號,表示語段中並列詞語之間或某些序次語之後的停頓。
頓號表示並列的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個用途:分隔同類的並列的事物,通常是單字、詞語或短句,當中的停頓較逗號短。
二、逗號和頓號的出處:
1、逗號:
逗號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出現。
我國古代所講的"句逗"中的"逗"相當於"句讀"中的"讀",表示句內多種不同性質的停頓,常見的形式為尖點()。清末王炳耀在《拼音字譜》(1897年)中采用西式豆芽形的逗號(,)為"壹讀之號"。
胡適在《論句讀及文字符號》(1916 年)中建議以(,)或(、)為"豆"號。陳望道在《新式標點用法》(1919年10至11月)中所講解的"逗點"(,)包含今逗號和頓號兩種用法。
2、頓號:
頓號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出現。
1919年《請頒布新式標點符號議案》所定的"點號"有兩種形式,壹種是從歷史傳承下來的句讀符號(、),另壹種是借自西方的逗號(、),用其中任何壹種形式都可包含今逗號和頓號兩種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