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保護國寶的大功臣,被余秋雨痛批為罪人,他真的錯了嗎?

保護國寶的大功臣,被余秋雨痛批為罪人,他真的錯了嗎?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寫道:"歷史已有記載,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瀉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壹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

在作者的筆下,這是壹位無情的文化踐踏者,更是劣跡斑斑的罪人。然而,事情的真相或許並不像作者訴說的那樣,甚至有專家站出來稱,作者余秋雨應還他壹句道歉。

壹:不解之緣

1849年,王圓箓出生於湖北麻城的壹個貧寒家庭,壹出生,王圓箓就體會到了生而為人的艱辛。

在王圓箓的記憶中,他的童年常常是伴著饑餓的,由於物質比較匱乏,王圓箓常常要壓制住自己的胃口,他不奢求錦衣玉食的生活,只希望能在那黑暗的歲月裏活下來。

這種簡單又質樸的想法支撐著王圓箓的生活。沒了奢望,也就沒了失望。他從來不會抱怨命運的不公,這樣艱苦的生活讓王圓箓早早的就懂得了"知足常樂",壹頓豐富的餐食,壹次偶然的饋贈都會成為壹縷光,驅散著他生活的陰霾。

上天並不會寵幸每個人,隨著社會局勢的變化,王圓箓的生活越發的艱難了,為了謀生,他不得不遠離家鄉,獨自飄零

當生活環境發生變化時,人往往會表現出極大的求生欲望。此時,活下來便成了唯壹的"奢望"。在異國他鄉的歲月裏,王圓箓放下了尊嚴,伸著手向來來往往的人乞討著。

壹向自立自強的他並不滿足於這樣的生活,為了找尋壹個出路,他毫不猶豫的出了家,此時,王已經成了壹名真真正正的道士了。

他帶著:"天道無為,道法自然"的思想遊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經歷是壹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在四處奔走的過程中,王道士經歷了很多事情,也見識到了很多的人,這些經歷和見識讓王道士飛速的成長了起來,他對有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也有了正確認識"美醜"的態度。

1897年,看遍紅塵後的王道士來到了莫高窟壹帶,只壹眼,他就被眼前蒼涼的景象吸引了。

二:積極保護

由於常年漂泊在外,故鄉的樣子在王道士心中早已經模糊了,為了能有壹個歸宿,王道士就在這裏停下了遠行的腳步。他壹邊接受著道教的思想,壹邊又學習著佛教的思想,兩種優秀思想的相互融合,讓王道士的精神得到了涅槃。

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他的身份,源源不斷的布施讓王道士很快就富裕了起來,日益豐盈的財富並沒有讓他迷失自我,王道士依然像以前那樣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

看著這些文化的瑰寶常年被泥沙掩埋,王道士難受極了,他把連年的積蓄都拿了出來,用於清理莫高窟。"苦心人,天不負",在日夜的操勞下,這項工作也有了突出的成績,那些被泥沙掩埋的精美壁畫也都顯露了出來。

1900年,6月22日,進入窟內打掃的王道士徹底解開了莫高窟的神秘面紗,他在壹個窟內發現了大量的經書文物。這些突然出現的文物讓王道士晃了神兒,他知道這些文物有著極大的價值。

就在那壹刻,王道士心中湧現了壹股強烈的責任感,他要盡全力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物。思想純樸的他立刻就拿著兩卷經書,穿越了50裏的土地來到了縣城。

壹到地方,王道士就急急忙忙求見了知縣,他真切的向知縣敘述著這些文物的故事,希望能讓知縣派人把這些經書保護起來。然而,鼠目寸光的知縣並沒有答應王道士的請求,在他眼裏這只不過是幾卷破紙罷了。

慘遭拒絕後,王道士失落極了,他只好自己壹個人默默的守護著這些文物。王道士把這些經書看成了需要照顧的孩子,日日夜夜用心守護著它們。兩年後,縣裏來了新的知縣,王道士又滿心歡喜的求見了知縣,像第壹次壹樣,王道士又失望而歸了。

未經保護的文物常常會面臨著被盜的風險,為了更好的保護這些文物,走投無路的他還冒著殺頭的危險給慈禧太後寫了信。滿心期待最終都化為了失望,王道士的求助信最終都如石沈大海般無人回應。

三:無奈之舉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道士所積累的財富也逐漸被耗盡了,失望,無奈交織在他的心頭。王道士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他不忍心對這些文化瑰寶棄之不顧,在他眼裏:這些凝聚了古人智慧的文物不該落得個無人問津的下場。

這是文化的損失,也是民族的悲哀。就在王道士壹籌莫展時,壹個不速之客來到了這片土地,這個人的出現讓王道士的生命充滿了爭議,他也因此被余秋雨冠為了罪人。

1907年,滿懷野心的外國冒險家奧裏爾?斯坦因以"玄奘信徒"的名義騙取了王道士的信任。在樸實的王道士看來,這個從西方人承載了自己的希望。

隨後,奧裏爾?斯坦因慷慨的給予了王道士兩百兩白銀,他用"施善人"的語調鼓勵和安慰著王道士,在此期間,奧裏爾?斯坦因還常常表現出對窟中文物的惋惜之情,他勸解王道士將文物交給自己保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王道士也被他的花言巧語蒙蔽了雙眼。

奧裏爾?斯坦因帶走了五箱珍貴的文物和24箱經文秘卷。聽聞那些被帶走的文物都有了很好的歸宿,王道士懸著的壹顆心也放了下來。

此後的幾年裏,為了有足夠的金錢保護剩下的文物,手無縛雞的王道士只好不停把其中的文武出售給外國人,這樣"拆東墻補西墻"的保護方式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果,慢慢的,窟中的文武也越來越少了。

直到1910年,大夢初醒的清政府才覺察到這件事情的嚴重後果,清政府下令把窟中的文武全部帶走,由於運輸不當,所剩不多的文物也得到了嚴重的破壞。

這個千古功臣把自己的半生心血都傾註到了文物保護上,他守護國寶長達半個世紀,身為普通人的他也有著太多的無奈和艱辛,獨自清醒的他卻被余秋雨稱為"無惡不赦"的罪人。

歷史有著不可迷糊的嚴謹性,隨著不斷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專家走進了那段塵封的歷史,揭開了王道士的身份之謎。真相落定後,余秋雨或許還欠王道士壹個道歉。

壹個保護國寶的千古功臣,余秋雨卻叫他民族的罪人。有時候,人們的"所看做聽"並非事情的真相。語言和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每個人都要謹慎的發言,切莫讓自己文字傷害到無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