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廣東省第十壹次黨代會上,經濟增速、財政收入、進出口總值、全國排名……這些往年被捧上神壇的數據被逐步淡化,標誌著廣東省開始真正告別GDP崇拜,正式步入科學發展的“後GDP時代”。
在後GDP時代,必須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絕不能以犧牲資源、環境和老百姓的健康為代價,去謀求發展總量和速度。如果“快”可以為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提供可靠的物質支撐,則能多快就多快;反之,如果犧牲了資源、汙染了環境、影響了老百姓福祉,這種“快”就會得不償失。總之壹句話,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人民幸福為導向,這既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幸福廣東的價值取向。正如汪洋書記所強調的,必須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享,通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把幸福變成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物質精神享受,讓人民群眾逐步過上富裕、文明、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好日子。
人民幸福是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也是衡量科學發展的重要標尺。我省率先提出了建設幸福廣東的發展目標,率先將幸福指標納入政績考核體系,率先建立了科學的幸福廣東指標體系,率先公布了各地幸福指數綜合評價報告。這壹系列開拓性創舉,是我省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排頭兵的科學決策,同時也為全國性的幸福測度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2012年,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出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第四屆世界論壇時,重點以“幸福廣東”為例介紹了我國開展幸福測度的情況,他明確提出:“只有GDP,可能不壹定幸福,我們需要的是超越GDP。”
雖然說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個哲學命題和主觀感受,要想準確測度是個很大的挑戰,但多數人的幸福與不幸福總能揭示出很多***性問題,只要集思廣益、勇於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完善,壹定能夠建立壹套相對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幸福廣東指標體系,囊括了就業和收入、教育和文化、醫療健康和衛生、社會保障、消費和住房、公用設施、社會安全、社會服務、權益保障、人居環境十項壹級指標,並為之設定了不同比例。從我省公布的幸福指數排名可以看到,並非壹個地區經濟越發達,人均收入越高,人民生活就越幸福。同主要以GDP為考核指標的評價體系相比,幸福測度更加科學,能夠更全面地評價壹個地方的居民生活狀況、幸福程度。
幸福測度是對唯GDP論的壹種糾偏,是對GDP發展模式的壹種超越。需要強調的是,超越GDP並不是拋棄GDP,而是要在GDP之外,更加關註國民的心理幸福感、社會關系的和諧,不把GDP視為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而是實現人民幸福的手段之壹,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努力實現從“以發展帶幸福”到“以幸福帶發展”的執政理念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