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被用來比喻慘痛的失敗。滑鐵盧鎮距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以南大約二十公裏。與歐洲其他國家的許許多多小鎮壹樣,滑鐵盧鎮古樸而寧靜,並無多少特色,但它的名字卻是響徹世界。即使對它毫不了解的人也常常把它的名字掛在嘴邊,說起某人在某場官司或某場比賽中遭到失敗時,就必定會說,某某遭遇了滑鐵盧。1815年,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拿破侖率領法軍與英國、普魯士聯軍展開激戰,法軍慘敗。隨後,拿破侖以退位結束了其政治生涯。
滑鐵盧戰役簡介
滑鐵盧戰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法語:Bataille de Waterloo,荷蘭語:Slag bij Waterloo,德語: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決戰。
戰役結局是反法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了拿破侖帝國。此戰役也是拿破侖壹世的最後壹戰。拿破侖戰敗後被放逐至聖赫勒拿島,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滑鐵盧是什麽戰役的戰場
滑鐵盧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郊18公裏處的壹個小鎮。1815年6月18日,舉世聞名的滑鐵盧戰役在小鎮南面5公裏外的田野上展開,從此,滑鐵盧與拿破侖聯系在壹起,被載入史冊。當年,拿破侖率法軍7.4萬人和246門火炮,聯軍統帥威靈頓公爵只有6.7萬人和184門火炮。雙方在2.25公裏的戰線上進行壹天的浴血鏖戰,戰場上留下了2.7萬具法軍和 2.2萬具聯軍士兵的屍體。
威靈頓公爵雖取得最後的勝利,但他目睹戰場上的慘狀,說出壹句話:“勝利是除失敗之外的最大悲劇!”拿破侖在滑鐵盧大戰中慘敗,標誌著他政治生命的終結,最後他在大西洋中的壹個荒涼小島——聖赫勒拿島上結束了他那富有戲劇性的壹生。因此,滑鐵盧戰役被稱為是對歐洲歷史起“轉折作用”的壹場大戰。每天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滑鐵盧古戰場來訪古憑吊。古戰場的中心是壹座 45 米高的土山,這是 1826 年比利時婦女用背簍運土堆成的。登上226 級臺階可達山頂。上面環形大平臺的正中,壹只長 4.5米、高 4.45 米、重 28 噸的鐵獅子雄踞於高 6 米的底座上,它右前爪踩著壹只圓球,面朝法國方向,表示“威震”拿破侖。鐵獅子是用遺留在戰場上的廢鐵鑄造成的,是雕塑大師範·格爾的傑作。這座土山也因而得名獅子山。山頂平臺壹側還有壹塊巨大金屬盤,上面標刻著當年滑鐵盧戰役作戰路線和主要戰場。平臺四周圍有鐵欄,遊人可憑欄遠眺四面八方的景色。獅子山下的滑鐵盧紀念館是壹座白色圓形建築,裏面環形墻壁上飾有壹幅油畫,是法國海軍畫家路易·杜默蘭的傑作——滑鐵盧戰役環形全景畫。這幅長 110 米、高 12 米的環形油畫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當年鏖戰的壯烈場面。
在油畫和當中的環形看臺之間,還配以戰馬、炮車、武器、房舍等實物以及血肉模糊的屍體等雕塑品,加上燈光的巧妙運用,再現了當年戰場上戰馬嘶鳴、炮聲隆隆的情景。這幅全景畫完成於 1912年。在紀念館對面,有壹小電影院,壹年到頭只放映壹部電影——《滑鐵盧戰役》。觀眾可通過電影對這場戰役的歷史背景及交戰情況有深刻的印象。電影院旁有壹個拿破侖的全身塑像。拿破侖戴著三角帽,全身戎裝,雙臂在胸前抱攏,雙腳擺出類似軍人“稍息”的姿勢。銅像連同底座壹***有 4 米高,遊客常在這裏攝影留念。古戰場南面有壹座石頭小屋,它曾是拿破侖當年的指揮部,北面有壹個古堡,那是反法聯軍總指揮威靈頓的司令部。周圍原野上聳立著法國、比利時、德國等國各色各樣的紀念碑,以悼念那些陣亡的將士,它們寄托著後人對陣亡者的哀思。
拿破侖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上,直到1821年郁郁而終。拿破侖的第二次執政,總***只有壹百天左右,歷史上稱為“百日王朝”。
拿破侖自以為有雄才大略,攻無不克,卻沒有想到在滑鐵盧壹役中被打得壹敗塗地。滑鐵盧戰役在歷史上傳為笑柄,而滑鐵盧壹詞從此也成了失敗的同義詞。
自古道是“壹將功成萬骨枯”,“長城內外,屍填巨壑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此壹證也。拿破侖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和思想卻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此又壹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