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杏花樓怎麽樣

杏花樓怎麽樣

上海杏花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餐飲十大品牌,創辦於1851年,原名探花樓,中華老字號,上海老商標,享譽國內外的粵菜名家杏花樓創辦於1851年。

據1948年申報曾登廣告慶祝杏花樓創辦97周年紀念,發行優待禮券。

另據市圖書館保存照片、資料查實杏花樓確實於1851年創辦。

原名“探花樓”,創建者是壹名“勝仔”的廣東人,當時只開壹開間門面的夜宵店,賣的是廣東甜品和粥類。

雖是小本經營,但生意不錯。

後來,福州路成了較繁華的馬路,這是有叫洪吉如、陳勝芳的廣東人盤進了小店。

在初期,擴建成壹座老式樓房,門面好似“銀樓”,頗具廣東風味。

當時廣東人來滬經營的工商業者日益增多,客店貨棧大量開設,探花店當時的經理姓“歐”,他本身也不是生意人,做了壹段時間,因要擴大經營,大家就推薦該店善制粵菜的當家名廚師李金海為經理。

李上任後雄心勃勃,見供應小吃已不能適應商業上的交際應酬需要,提出增加筵席等業務。

為此,李金海招股集資成立“探花樓股份有限公司”。

1927年,把原址翻建成七開間門面,鋼骨水泥結構的四層樓大飯店。

鋪面設有小吃餐廳,還有外賣櫃臺,供應廣東土特產。

二樓、三樓專營酒菜筵席,大小餐廳有五間。

四樓專門修建了“船廳”,懸掛名人字畫,室內根據當時國民黨上海市長吳鐵城喜愛的全套紅木家具擺設布置,並專門到景德鎮定制壹些仿古彩釉瓷品,把餐廳裝潢得古色古香,分外雅靜,專為巨商富豪、達官貴人服務。

從此,杏花樓吸引了大批工商界、軍政界人士,名聲大振,生意興隆,聲譽日高。

除供應正宗粵菜,還兼營歐美大菜。

說起“杏花樓”店名的來歷,也有壹說。

剛開業的探花樓生意雖好,名氣不大。

有位中學任教的蘇君(蘇寶華),他既是該店的老顧客,有是飯店經營者的老朋友。

此人向經理建議:擴建後,生意好,還應該起個雅號。

老板聽後正合心意,便請蘇君發表意見。

這位蘇先生便以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好,牧童遙指杏花村。

”為據,建議取用“杏花”,老板聽後很高興,覺得此名既雅又響亮,於是就將“探花樓”改為“杏花樓”。

1930年,清朝末科榜眼朱汝珍(廣東人)還特地為杏花樓書寫招牌。

字體清秀,掛在底樓店堂正中,這塊招牌歷盡風波至盡猶存。

“杏花樓”招牌寫於“庚午孟冬”,落款“朱汝珍印”和“甲辰榜眼”二枚印章。

說起朱汝珍還有壹講呢。

朱汝珍在科舉時名列榜首,可到發榜時,卻變成榜眼了,這是為什麽呢?原來朱犯了“二忌”。

壹是,姓“朱”,同明朝有“聯系”,當時又有復“明”勢力擡頭,這是壹忌;其次,朱是廣東人,二廣地區鬧市太多又不太平,又“聯系”上了,就這樣被清朝廷將榜首榜眼給調換了。

翻建後,杏花樓店名雖改,但仍保留著原店的壹些字畫。

較典型壹幅約壹公尺六十見方的木刻畫,叫“探花圖”,描繪著狀元探花,有栩栩如生的榜眼三及騎馬探花的情景。

木刻畫二側壹幅對聯“長劍以杯酒,高樓萬裏深。

”當時剛開業,社會名流也紛紛來賀喜,章太炎贈上壹幅對聯“密汁能消公路渴,河魚為解巨君愁”,橫批是給杏花樓起點名的蘇寶華贈“婆娑尊俎”,還有國民黨元老於任佑贈對聯寫為“詩傳畫意王摩詰,船載書聲米舍人。

”等那時這些字畫都分別裝飾在大堂、店堂和樓梯口,直到“”前仍保留著,卻遭受“”的沖擊,被作四舊而砸掉。

到三十年代,杏花樓生意興隆,李金海要大展宏圖,又在現在的湖北路、漢口路口開設了“杏花樓”作為分店,當時的杏花樓是三開的門面的樓房,起先生意不錯,後來由於各種原因就盤出去了。

當時的杏花樓名氣愈來愈響。

為了擴大影響在門面上也做足了廣告,外墻面用水泥圓邊雕琢圖案,內用木料做字,朱紅大漆塗寫“巧制歐美大菜,專辦中國筵席”。

每層屋檐下用黑玻璃金字標明酒樓的特色和經營範圍:底樓懸掛大漢全席,掛爐豬、鴨、海鮮炒賣、隨意小吃、廣東雲吞、包辦筵席、歐美大菜。

二樓懸掛:龍鳳禮餅、精制餅幹、時令名點、四時鮮果、罐頭食品、中西美酒、兩洋海鮮。

三樓的招牌是:本樓內設華麗禮堂,專辦結婚宴會、精制喜糕壽桃、官禮珍品、壹應俱全。

酒家的經營項目特點等,顧客在馬路上就壹目了然。

在三、四十年代是杏花樓生意最興旺時期。

當時最出名的是粵菜和粽子、臘味、龍鳳禮餅等。

月餅的名氣還不大,當時任國民黨上海市市長吳鐵城偏愛食杏花樓的粵菜,他本人也是廣東人,成了杏花樓的常客。

凡是吳要請客設宴都非放在杏花樓不可,吳當時宴請的都是政界要人、社會名流,當時來過杏花樓的有:李宗仁、汪精衛、孫科、陳公博、黃金榮、杜月笙、朱介華(教育部長)、黃寵惠(外交部長)和市府秘書長俞鴻鈞、銀行家陳先甫等也是杏花樓的常客。

吳鐵城來杏花樓都要設在四樓“船廳”。

到後來的湯恩伯,在杏花樓設宴都在四樓。

老板還擴大經營範圍,外出上門燒菜、服務、送菜和後來的公司菜。

抗戰期間,壹大批洋行的職員的飯幾乎全包在杏花樓,有三菱公司、東橋洋行等。

講起杏花樓的月餅,現在家喻戶曉了。

但在二十年代,杏花樓開始月餅時並無名氣。

當時上海的廣式月餅比較有名的是冠生園、陶陶酒家。

杏花樓經理李金海瞄準最出名的陶陶酒家月餅,陶陶酒家座落在四川北路,那時杏花樓的月餅銷路不好,李金海壹方面加緊研究工藝、提高質量,另壹方面在陶陶酒家對面臨時租了壹間門面,挑彩旗,請吹打樂的,聘漂亮的來同陶陶酒家唱對臺戲。

第壹年以失敗結束,第二年重整旗鼓,提高質量,精工細作,繼續唱對臺戲,如此杏花樓月餅終於壹炮打響。

以後杏花樓月餅不斷改進工藝,從選料到都獨具壹格,在市民心中樹起了牌子。

杏花樓月餅用料講究,外形美觀,色澤金黃,油水充足,皮薄餡豐,松酥可口。

月餅的花色也多,有:蓮蓉、椰蓉、香腸、百果、豆蓉、麻蓉、豆沙、嫦娥奔月、鳳凰貢月、雙龍盤月、三潭印月、月宮寶盒等。

杏花樓月餅從此在上海名聲大噪,成為中秋必備上等禮品。

解放以後,杏花樓幾經裝修改造,使樓由原來的四層變成現在的五層。

壹次可擺上百桌酒席,上千人可同時就餐,設有精致包房,裝又中央空調,設備更加完善,裝潢也講究。

由於菜肴選料精細、滋味鮮美、清淡可口,體現出濃郁的廣東風味,深受中外顧客的好評。

上海的第壹任市長陳毅曾來杏花樓就餐,美國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壹家也來過。

港、澳、臺胞、海外華人回到大陸,專程尋找杏花樓吃飯。

現杏花樓著名的菜肴有:明爐叉燒、西施蝦仁、蠔油滑牛肉、穗香滑魚腐、油浸長林鯧和以蛇為主的蛇宴、蛇羹等

前市長汪道涵來店就餐後就留下“群賢畢至”的字墨。

杏花樓在漫長的壹百四十年的歷史中,職工雖然更換了幾代人,但傳統特色仍代代相傳,他們十分珍惜這塊金字招牌,並將繼續不斷努力為我國的飲食事業多作貢獻。

產品分類:粽子,蛋糕面包糕點,方便速食/冷凍,餐飲飲食,食品茶水特產,中餐/聚餐宴請,月餅點心,上海市品牌理念:傳承百年,再續百年!品牌發源地:上海市董事長:王董電話:021-63553777品牌成立年份: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