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豆野螟是什麽?

豆野螟是什麽?

豆野螟(Maruca lestulalis Geyer)屬鱗翅目螟蛾科,俗稱豇豆莢螟、豇豆螟和豆莢螟。在我國華北、華中、華東及東北地區都有發生。寄主有豇豆、菜豆、四季豆、豌豆、蠶豆和大豆。

為害狀

幼蟲蛀食豆類作物的果莢和種子。蛀食早期造成落莢,蛀食後期種子被食,莢內及蛀孔外堆集糞粒。幼蟲還能吐絲綴卷幾張葉片在內取食以及蛀食花瓣和嫩莖,造成落花枯梢,對豆類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0~13毫米,翅展24~26毫米,體灰褐色。前翅黃褐色,前緣色較淡,在中室端部有1個白色透明帶狀斑,在中室內及中室下面各有1個白色透明的小斑紋。後翅近前緣有1/3面積色澤同前翅,其余部分為白色透明,其間有1條多皺紋的深褐色線把這兩區分開。此線近後緣逐漸模糊。前後翅都有紫色閃光。卵扁平,略呈橢圓形,長約0.6毫米,初產時淡黃綠色,卵殼表面有近六角形網狀紋。幼蟲***5齡。老熟幼蟲體長約18毫米,體黃綠色,頭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後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個,前排毛片4個,各生2根剛毛,後排毛片2個,無剛毛。腹部各節背面有毛片4個,前排2個毛片寬而短,後排2個毛片窄而長,呈正梯形排列。腹節趾鉤為雙序缺環。蛹長約13毫米,初化蛹時黃綠色,後變黃褐色,頭頂突出,復眼紅褐色,蛹體外披白色薄絲繭。

發生特點

華北地區年發生4~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10月為幼蟲為害期,7月中旬和9月中旬是為害高峰期。

成蟲有趨光性。白天潛伏在茂密豆株葉背下,受驚作短距離飛翔。壹般飛翔3~5米。成蟲卵散產於嫩莢或花瓣、花托、花蕾和葉柄上,偶爾兩粒產在壹起。卵期2~3天。初孵幼蟲啃食果皮,直至蛀入嫩莢中,或蛀入花蕾取食花藥和幼嫩子房。被害花蕾或嫩莢不久脫落。3齡後幼蟲大多蛀入果莢食害豆粒,蛀入孔為圓形,蛀入處多在兩莢接觸處或在莢與花瓣、葉片及莖稈貼靠處,蛀孔外堆掛幼蟲排泄的綠色糞便。壹般1個被害莢內只有1頭幼蟲,少數有2~3頭。被害莢在雨後常致腐爛。幼蟲亦吐絲將兩葉粘在壹起,在其中食葉肉,遣留葉脈。為害葉柄或嫩莖時,常蛀破葉柄或嫩莖壹側,而引起枯萎。幼蟲期8~10天。老熟幼蟲在葉背主脈兩側做繭化蛹,亦可吐絲下落土表或落葉中結繭化蛹。蛹期4~10天。豆野螟在7~31℃範圍內都能發育,而最適溫度為28℃,相對濕度為80%~85%。

凡6~8月份降雨多、土壤濕度大或澆水過多的地塊發生為害也重。

防治方法

(1)誘殺。在豆田安裝黑光燈,誘殺成蟲。

(2)田園清潔。及時清除田間落花、落莢及摘除被害的卷葉、嫩莢,消滅其中幼蟲。

(3)藥劑防治。可選用20%殺滅菊酯或10%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每667平方米用量25~35毫升,在盛花期每隔10天噴1次,噴時對準花、莢。噴藥時間以早晨8時前為宜,因此時花瓣張開,容易使蟲體充分接觸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