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沒有了,這就是整首詩的最後壹句。
原文:
自嘆年來運不齊,子孫零落卻無遺。
心懷東海波瀾闊,氣壓西江草樹低。
怨處咬牙思舊恨,豪來揮筆記新詩。
男兒不展風雲誌,空負天生八尺軀。
譯文:
自己嘆息多年來時運不齊,子子孫孫飄零到各地,卻沒有壹人留在身邊;胸懷大誌,像東海壹樣波瀾壯闊,雄渾遠大的誌向將西江的花草樹木都壓得很低;每每提到埋怨之處不禁思念起舊事,揮毫潑墨寫出新的詩篇;男子漢不展現自己淩雲之誌,白白辜負了上天賜予的八尺身軀。
出自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四十卷<旌陽宮鐵樹鎮妖>。
擴展資料
《警世通言》是馮夢龍纂輯白話短篇小說集。該書完成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其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來自民間宗教寶卷和小說,故事描述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
《警世通言》與《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白話短篇小說集之壹。通常亦與淩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並稱,稱為“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中的優秀作品,描寫了市民生活,表現了他們在封建黑暗勢力統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們的反抗鬥爭。愛情描寫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壹般都能反映當時較為普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婦女的不幸遭遇。其中,《杜十娘怒沈百寶箱》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最高成就。
《警世通言》還有壹些宣揚義氣的作品,如《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強調臨財不茍得,《趙太祖千裏送京娘》突出無私助他人。另如《桂員外途窮懺悔》,從反面批判了忘恩負義的行為,都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道德觀念。
但《警世通言》中有不少作品如《老門生三世報恩》《陳可常端陽坐化》等,是鼓吹封建道德和宣揚宗教迷信的。這表明,即使是壹些優秀作品之中,也往往夾雜某些落後的思想成份,表現出相當的局限性。
整體來說,《警世通言》作為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高峰之壹,《警世通言》構築了自己獨特的藝術世界。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是在“說話”、“話本”的基礎上,經過文人的加工、提高而來的。
“說話人”的故事底本稱為“話本”,現代學者稱“三言”“二拍”為“擬話本”。與早期的“話本”相比較,《警世通言》在語言、文體和結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和發展。語言上改變了過去書面語與口頭語分離的狀況,完全采用通俗、曉暢的白話,力避文白間雜,風格趨於統壹。
百度百科--警世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