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鴕鳥的祖先也是壹種會飛的鳥類,那麽它是怎麽變成今天的模樣的呢?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鴕鳥是壹種原始的殘存鳥類,它代表著在開闊草原和荒漠環境中動物逐漸向高大和善跑方向發展的壹種進化方向。與此同時,飛行能力逐漸減弱直至喪失。非洲鴕鳥的奔跑能力是十分驚人的。它的足趾因適於奔跑而趨向減少,是世界上唯壹只有兩個腳趾的鳥類,而且外腳趾較小,內腳趾特別發達。它跳躍可騰空2.5米,壹步可跨越8米,沖刺速度在每小時70公裏以上。同時粗壯的雙腿還是非洲鴕鳥的主要防衛武器,甚至可以致獅,豹於死地。
此外,還有幾種不會飛的鳥類常被歸為「走禽類(Ratites)」,在各島嶼或特殊地區,填補了缺乏哺乳類的空位,有名的例子包括在新西蘭的恐鳥(Dinornis)、澳洲的奔鳥(Dromornis)和馬達加斯加島的象鳥(Aepyornis),它們不幸都在人類出現後絕滅。不過還有壹些較幸運的走禽,如非洲的鴕鳥、澳洲的鴯鶓 (Emu)和食火雞(Cassowary)、新西蘭的幾維鳥(Kiwis),以及南美洲的鶆 (Rheas),迄今仍幸存。
這些走禽的最大***同特征是胸骨扁平,不具龍骨突起;然而,在此飛行能力逐漸消失的演化過程中,飛行用的強健胸肌以及其附著的部位變得不再需要。不過,這些走禽是否都有相近的血緣關系,仍有待足夠的化石證據來探求。
附帶壹提的是,渡渡鳥也是不會飛的陸鳥,但它不是走禽的近親,而是鳩鴿類的壹員,因此它沒有像走禽類那種善跑的特性。 [編輯本段]三、地理分布 鳥類學家發現,根據各地鳥類的特色,可將全世界分成六大地理區,每壹區有獨特的鳥類,且同壹區內的鳥類有普遍的相似性,這是演化和適應環境的結果,其中鴕鳥分布於伊索匹亞區和非洲區(Ethiopian or Afrofropical Realm)。
鴕鳥廣泛地分布在非洲低降雨量的幹燥地區。在新生代第三紀時,鴕鳥曾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在我國著名的北京人產地──周口店不僅發現過鴕鳥蛋化石,還發現有腿骨化石。近代曾分布於非洲、敘利亞與阿拉伯半島,但現今敘利亞與阿拉伯半島上的鴕鳥均已絕跡;它們的分布是薩哈拉沙漠往南壹直到整個非洲,而澳洲則於西元1862~1869年引進,在東南部形成新的棲息地。